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32篇
工业经济   62篇
计划管理   233篇
经济学   133篇
综合类   55篇
运输经济   8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170篇
农业经济   83篇
经济概况   100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库厂合一是搞活企业的有效途径钱志强,鲁福源,张虹河北省秦皇岛市粮库、加工厂随着粮食经营放开,由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企业摆脱了平价计划的桎梏,扑向竞争和变化万千的市场,库、厂建在一起的,如何搞好合一的一体经营,共同唱好市场经济戏,并非易事。笔者拟就...  相似文献   
142.
非公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是创意经济和社会管理的生力军,思想政治工作担当着人的价值建设的历史使命。在对福建省非公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社会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层次四模块”模式,着力建设以“共建共享”长效激励为基石的学习型组织,以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3.
公共支出与农民主观幸福感——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洪曙  鲁元平 《财贸经济》2012,(10):23-33,122
本文利用中国一般社会调查(CGSS)数据分析地方政府公共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论发现:(1)增加公共支出有利于促进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公共支出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增加农民的消费来实现,在控制了消费之后,公共支出的作用显著下降;(2)对公共支出进行分解发现,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等社会性支出是促进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支出,其他支出对农民幸福感并没有显著影响;(3)公共支出对不同收入等级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它对低收入农民幸福感的影响最大,穷人的消费水平较低,他们更加依赖于政府的公共支出,这进一步证实了公共支出确实是通过促进消费来影响农民幸福感的。鉴于此,扩大公共支出,尤其是社会性支出,是增强农民幸福感的重要手段,而且公共支出应该更加向穷人倾斜。  相似文献   
144.
许莉  鲁正月  赵睛  许萍 《经济师》2012,(4):163-164
自2003年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以来,长庆油田分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作为下属科研单位,油气工艺研究院领导班子始终把内部控制的建立作为经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只有通过"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过程受控",才能使内控管理真正渗透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成为科研生产经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文章以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为例,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认识和体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5.
鲁开源 《银行家》2012,(9):50-54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正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加速转型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尽快转型,切实支持实体经济,走一条资本节约的发展新路。中信银行发展的25年来,每一次跨越式的发展无不渗透着成功的战略转型。2005年向零售银行转型,解决了生存问题;2007年的重组转型,解决了银行公司治理和体制机制的现代化,国际化问题;2010年提出了"调结构,强管理、促发展"的指导思想,进入了前瞻性转型阶  相似文献   
146.
通过运用区位商分析法对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河南省的煤炭开采、有色金属矿采和冶炼、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纺织业、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这些行业应该确定为河南省产业集群度较高的行业;河南省产业关联度较高的行业主要为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缺乏高科技型产业群。在一定时期内,河南省应需要继续巩固和发展传统优势行业,并积极培育新的临空产业,大力加强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注重产业集群的创新,充分利用河南区位优势,加大技术承接,培育技术创新,从而提升河南省工业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47.
浅谈高校信息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高校信息工作在主体、客体和载体方面存在着问题,信息工作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应加强领导,强化工作队伍,提高信息质量,利用网络资源,推进高校信息工作。  相似文献   
148.
养老保险制度如何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是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十分关注的话题。基于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背景,本文实证考察了21世纪初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如何影响区域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研究发现,省级统筹显著促进了地级市之间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机制分析表明,统筹改革通过减少地级市之间养老保险政策差异和改善劳动力跨地市流动状况,大幅提升了地级市之间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其中,养老保险基金压力越小、外来劳动力占比越高的省份,省级统筹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促进作用越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养老保险统筹的省份在改革之后要素资源错配程度要比未实现养老保险统筹的省份低3.5%。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本研究对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49.
研究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变迁是乡村治理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本文借助马克思"社会结构—精神方式"的理论框架发现,中国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大致经历了一个一体化、再一体化到多样化的演变过程,其决定性因素是家族、国家与个体的互动关系。现阶段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进入了转折期,其特征为内容多样化、表现常态化,关系复杂化、交互矛盾化,传统性有余、现代性不足,被动性为主、解离化明显,现实性较强、意识形态弱化。新时代乡村振兴之文化振兴的方向在于维护农民思想观念多样化基础上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具有现代文明的公民意识、建立以农民为参与主体的、惠及民众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党团体系的文化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