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7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3篇
贸易经济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自中国金融体系踏上实质性改革之路至今已愈30多个年头,虽然不同的理论家和实务家对这段改革历程的阶段划分和认可存在争论,但对最近十年中国金融体系尤其是作为核心的银行体系改革却共识甚多。相比社会信用体系等至今仍显遥远的目标,2002年金融工作会议的其他三大主题均不同程度地“基本实现”。特别地,“我国银行业已经多元化,银行的股权也基本市场化”。“多元化”具有多层含义,但最直观的是银行数量的增长和类型的丰富,尤其是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更多是小)银行的发展,成为最富有活力和潜力的改革推动力量,虽然其发展之路伴随诸多坎坷。在“过去十年中国金改目标基本实现”的情况下,未来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如何再上台阶?对此,兼具理论家与实务家身份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的见解颇为入木,即全面发展以民营为主导的中小银行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和问题多发的根本性原因在于资本市场信用的缺失,而造成资本市场信用缺失的关键是实体经济运行中企业信用的缺失。  相似文献   
13.
从科技金融看市场分割下的中国企业低端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期间,中国面临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艰巨任务。林毅夫、刘志彪等学者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份间存在的市场分割是阻碍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由于市场分割,中国多数企业开始被迫出口低端产品,久而久之,中国企业的低端出口  相似文献   
14.
黄鸿星 《银行家》2012,(7):60-64
正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至今,整体实力不断发展壮大,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支持经济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金融发展中的城乡二元性问题一直未被妥善解决,最近几年反有愈加严重之势。长期以来,虽然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  相似文献   
15.
黄鸿星 《银行家》2011,(10):48-51
从1998年在原城市信用合作社基础上成立城市商业银行筹备领导组开始,晋城银行已经走过了13年的风雨历程。在这13年里,该行始终坚持审慎经营规则和  相似文献   
16.
德国披露巨额黄金转运计划,带头转运引发荷兰跟进猜测
  17日,德国央行宣布,计划将54000块价值270亿欧元的金条从巴黎和纽约转移至位于法兰克福的总部。迹象显示,荷兰或将成为下一个转运国家。
  日本确定2%通胀膨胀率目标,进一步实施新宽松货币政策
  22日,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联合声明,宣布将通胀率目标设定为2%,以摆脱通缩,并决定从2014年开始无限期购买资产,进一步实行新的货币宽松政策。  相似文献   
17.
金融消费者保护:存在问题与监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经济金融领域日益凸显的重要问题,金融消费者保护进入监管者视野.虽然由于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制度建立时间短,但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却越来越紧迫.当前,“混业商品”的出现使保护真空和保护重叠同时并存、分业监管或导致“监管竞次”和“监管套利”、消费者保护机构之间缺乏协调机制、法律缺失、信息披露不足、消费者金融知能整体水平较低及金融教育薄弱等问题的存在,成为阻碍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最大难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监管方面的优化设计,有助于不断加强和提升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  相似文献   
18.
黄鸿星 《银行家》2018,(4):26-29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汹涌变动,在愈发波诡云谲的角力之下,中央银行作为经济与金融调控的枢纽,每时每刻的研判、决断和执行都容不得一丝闪失。尤其是,主要大国的央行及其行长的国际影响力十分重大,只言片语即可引起诸多领域的蝴蝶效应,而稍微的疏忽也将带来巨大的负面冲击。正因如此,全球主要大国对央行行长的任命都慎之又慎、酌之再酌。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为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规划了宏伟蓝图,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加强整个社会的经济信用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具体论证了经济信用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指明当前我国经济信用体系缺失的现状,强调经济信用体系的完善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鸿星 《银行家》2012,(6):99-102
正金融危机后,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水平成为国际银行业改革和探索的核心。风险治理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从公司治理层面,探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架构、机制与原则,要求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在识别、计量、监控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