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0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501篇
工业经济   218篇
计划管理   736篇
经济学   678篇
综合类   333篇
运输经济   37篇
旅游经济   27篇
贸易经济   358篇
农业经济   216篇
经济概况   680篇
邮电经济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4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This paper uses the Malmquist index to examine the sources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in Chinese agriculture. The overall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create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he trend of China’s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and to measure its impact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he main methodological contribution is to provide more contributive measure of crop-specific technologies. Based on the province-level panel data set during 1988–2002, the primary finding is that infrastructure has positively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the estimated coefficient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for rice, wheat, maize, and bean. An erratum to this article is available at .  相似文献   
52.
在劳动力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较大的流动性将会给要派机构带来商业秘密流失方面的隐患.本文通过对劳动力派遣这一特殊用人方式的分析,提出了劳动力派遣中要派机构在保护商业秘密方面可以适用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53.
企业风险传导及其载体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在概述风险与企业风险的基础上定义了何为企业风险传导,并对企业风险的传导路径作了归纳和分析;阐述了在企业风险的传导链和传导网络中,载体是风险传导过程中风险各要素相互联系的桥梁,也是各要素相互作用实现的有效形式;还揭示了在整个风险传导过程中,载体具有承载风险和传导风险的作用,同时,风险源、驱动力以及风险载体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耦合效应也使载体在企业风险传导链中具有“放大镜”的效应;并从企业风险传导的角度探讨了如何防范和控制企业风险。  相似文献   
54.
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内部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是多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企业内部环境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从管理体系、组织目标、资金技术条件、企业文化等几方面入手,阐述了内部环境因素对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桂林市山水景观及城市建设所面临问题的分析,文章提出了桂林山水特色景观保护这一课题,并运用外部不经济理论分析了桂林城市建设尤其是房地产建设与山水景观保护之间的矛盾.最后,提出了桂林在未来的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中应采取的特色景观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6.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该文选取长三角地区的16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投资环境评价指标,并运用粗糙集理论和特征向量法对该地区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价,最后得出16个城市的得分和排序。  相似文献   
57.
论学习型区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学习型区域是一个真正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区域。本文从分析区域是知识创造与学习的重要载体出发,探讨学习型区域的内涵和主要特征,认为学习型区域是一个包含区域创新系统、柔性地方生产系统及集体学习等三方面内容的创新区域,论文最后分析了学习型区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8.
关于私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借助良好的经济基础、政策环境、人才聚集和地缘优势,无锡的私营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己成为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截止2004年底,无锡共有私营企业6万多家,其中私营企业集团近70家,从业人员50多万人。无锡私营企业总注册资本己具相当规模,是国有及集体企业注册资本总数的1.07倍。私营经济发展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宽。但是,对照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的背景和形势,  相似文献   
59.
我国能源强度的最优规模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建勋 《现代财经》2007,27(2):50-54
我国能源现状与经济增长的高能源依赖性表明.经济增长需要最优能源强度。最优能源强度及其存在性,可通过实证得出,实际能源强度与最优值的差距也可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实际能源强度高于最优值,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最终会实现能源强度最优规模。  相似文献   
60.
We propose a priority-pricing scheme for zonal access to the electric power grid that is uniform across all buses in a zone. The independent system operator (ISO) charges bulk power traders a per unit ex ante transmission access fee. The zonal access fee serves as an access insurance premium that entitles a bulk power trader to either physical injection of one unit of energy or a compensation payment. The access fee per MWh depends on the injection zone and a self-selected strike price that serves as an insurance deductible that determines the scheduling priority of the insured transaction and the compensation level in case of curtailment. Inter-zonal transactions are charged (or credited) with an additional ex post congestion fee equal to the differences in zonal spot prices. The compensation for curtailed transactions equal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alized zonal spot price and the selected strike price (deductible level). The ISO manages congestion so as to minimize net compensation payments and thus, curtailment probabilities increase with strike price and for any particular strike price may vary from bus to bus. We calculate the rational expectations equilibrium for three-, four- and six-node systems and demonstrate that the efficiency losses of the proposed second best scheme relative to the efficient dispatch solutions are mod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