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4篇
  免费   11篇
财政金融   114篇
工业经济   50篇
计划管理   178篇
经济学   172篇
综合类   84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74篇
农业经济   57篇
经济概况   176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1.
刘洪波  段豪 《征信》2021,39(7):58-64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获取社会公众对失信联合惩戒的感受和看法.结果表明,部分民众尚未明晰社会信用体系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失信联合惩戒的认知程度上呈现年龄差异、学历差异、地域差异.针对失信联合惩戒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惩戒泛化"等社会焦点问题,提出完善信用法律法规、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应用现代征信技术、开展社会诚信教育、规范具体执行细则等建议.  相似文献   
912.
目的 “三生”用地时空格局演变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对国土空间优化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以农牧交错区典型县域张北县为例,基于农户调研和土地利用数据,综合运用GIS技术、核密度估计法及生态环境指数模型系统分析了张北县“三生”用地格局演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 (1)1990—2020年张北县生产—生态用地面积减少,生产—生活及生态用地面积增加,生产—生态用地及生态用地在各乡镇均有分布,生产—生活用地主要分布在交通沿线经济较发达的乡镇;(2)研究期内张北县“三生”用地转换以生产—生态用地向生态用地的转换为主,其次为生产—生态用地向生产—生活用地的转换,减少的生产—生态用地主要来自草地及耕地;(3)30年间张北县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由0.291~0.596增长为0.409~0.760,高及较高质量区面积增加,低及较低质量区面积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产—生态用地向生态用地的转换及向生产—生活用地的转换分别是研究期内张北县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和恶化的主要原因。结论 张北县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但仍面临经济发展较慢,“三生”用地竞争激烈的问题。  相似文献   
913.
在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数字化时代,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转型升级及价值创造是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工业互联网作为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业协作配套对接的重要载体,为实现企业数字创新提供了可行路径。基于2013—2019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工业互联网对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工业互联网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创新,但其对于创新投入端的影响大于创新产出端。进一步异质性检验分析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工业互联网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更显著;相对于低市场化水平城市的企业,工业互联网对高市场化水平城市企业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论可为国家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其对企业数字创新的促进作用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14.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ultural intelligence (CQ)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n Belt & Road area, with critical consideration given to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cultural distance (CD) on the commensurate relationships. We examined a dataset of 390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s on Chinese cross-border projects in Belt & Road countrie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ognitive CQ has an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with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while motivational CQ has a posi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cultural distance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Q and commitment such that negative or positive moderation occur contingent on whether the optimal CQ level is reached. Our results suggest the need for identifying an inflection point of individuals’ CQ level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the increasing and decreasing trend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n view of the effect of cultural distance. This may help enabling multinationals to leverage expatriate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CQ to stay committed in multi-cultural environments along the Belt & Road countries.

  相似文献   
9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