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786篇 |
免费 | 372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2412篇 |
工业经济 | 1081篇 |
计划管理 | 3253篇 |
经济学 | 3363篇 |
综合类 | 1562篇 |
运输经济 | 161篇 |
旅游经济 | 164篇 |
贸易经济 | 1751篇 |
农业经济 | 995篇 |
经济概况 | 2387篇 |
邮电经济 | 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158篇 |
2022年 | 301篇 |
2021年 | 438篇 |
2020年 | 455篇 |
2019年 | 298篇 |
2018年 | 299篇 |
2017年 | 451篇 |
2016年 | 368篇 |
2015年 | 408篇 |
2014年 | 591篇 |
2013年 | 1007篇 |
2012年 | 1242篇 |
2011年 | 1859篇 |
2010年 | 1663篇 |
2009年 | 1131篇 |
2008年 | 1202篇 |
2007年 | 1080篇 |
2006年 | 1301篇 |
2005年 | 1062篇 |
2004年 | 322篇 |
2003年 | 333篇 |
2002年 | 312篇 |
2001年 | 251篇 |
2000年 | 125篇 |
1999年 | 108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6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3篇 |
196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在转轨时期,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的特征决定了货币政策追求多目标具有其客观必然性,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中央银行应把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经济结构均衡、国际收支平衡明确纳入最终目标集,并通过确定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和次要目标、设定货币政策的长期目标集与短期目标集、以目标区间取代目标单值来增强多目标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72.
73.
74.
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经典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型进行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引入中国的制度变量,试图构建适合中国制度背景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同时,运用经验事实对其作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并分析了模型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75.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论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外国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论分析以及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和成因分析,对如何摆脱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得到了3个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76.
77.
在德国举行的2006足球世界杯战火正旺,而凭借着世界杯的声势,足球所带来的经济效应也凭借着其自身的魅力而渐渐展现出来。足球的持久魅力带来了足球经济的长盛不衰,每逢足球盛典——世界杯期间,足球所产生的经济影响力便会更加凸现出来,半个世纪以来一以贯之。52年前的1954年,联邦德国获得世界杯冠军,这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契机,开启了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的传奇时代,它不但成了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奇迹的开端, 相似文献
78.
中国的外贸、外资、外汇等对外经济管理的政策需要系统性的调整.在全球失衡条件下,由于中国目前尚没有力量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应该主动从自身平衡出发,调整相应政策,适应世界经济变化的挑战,这是中国最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79.
中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部分环境质量和环境福利为代价的.中国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品的生产过剩与生产的低效率,是以往的投资和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的必然结果.[1]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应逐渐为兼顾环境和社会均衡发展的、可持续的增长模式所替代.本文所介绍的社会责任投资,[2]为中国实现这种增长模式的转变提供了一种极具启发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80.
随着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导致了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进而造成废旧物品的大量产生.同时,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驱动下,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废旧物品的回收、再利用问题.因而与传统物流单向运作模式相反的逆向物流(reverselogistics)应运而生,并以此达到资源再生、物料增值和成本节约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