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0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961篇
工业经济   397篇
计划管理   1358篇
经济学   1326篇
综合类   640篇
运输经济   55篇
旅游经济   74篇
贸易经济   660篇
农业经济   420篇
经济概况   1075篇
邮电经济   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457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727篇
  2010年   617篇
  2009年   509篇
  2008年   610篇
  2007年   446篇
  2006年   487篇
  2005年   442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71.
中国对外开放的路径选择一直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要素禀赋结构及其比较优势决定经济发展的具体产业与发展方式;另一种观点主张应该改变某些要素的相对价格,为企业创造一个学习的机会与制度环境。科学地评价一种经济发展路径的优劣,必须从动态而非静态的角度,看它能否为社会、企业与个人提供学习技术、培育人力资本的制度环境,也就是说能否使技术学习、能力开发与产业竞争力提高形成良性循环,获得跨期的净增值收益。  相似文献   
872.
怎样运用项目融资为码头发展项目筹措资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项目融资"是一个内容涵盖范围十分广泛的融资方式.当前我国港口建设方兴未艾,沿海港口大都制定了规模庞大的建港规划,一大批港口建设项目正在建设或筹划之中,资金的缺口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中小港口,融资渠道比较狭窄,建设资金特别匮乏.因此,正确而又积极地使用"项目融资"方式是解决港口建设资金不足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73.
论转轨经济中的信用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用缺失是中国转轨经济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它是计划与市场两种作用机制、封闭与开放两种活动环境、传统与现实两种伦理原则相互作用和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普遍的信用缺失严重阻碍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并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从一定意义上说,信用重建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信用建设需要“德治”与“法治”并举,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874.
黄红 《中国西部》2006,(1):50-55
阿坝县共有43座寺院,囊括了藏区的五大教派及伊斯兰教,是一个有着浓郁宗教色彩的地方。这里一年一度的“莫朗钦莫”节已成为神与人、僧与民同乐同庆的美好日子。  相似文献   
875.
黄灼明 《南方经济》2003,(8):37-37,36
本文高度概括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卓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和“核心”的创新贡献,明确指出卓老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的实质就是把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从资本主义的“特殊”中解放出来,变成了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共性范畴和理论,从而使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从狭义走向广义。  相似文献   
876.
利用粉煤灰制取彩色地面砖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粉煤灰制取彩色地面砖的激发剂选取与最佳配方、制造技术,并对所制得的粉煤灰彩色地面砖的质量进行了检验。检测结果表明,其产品达到了JC446—9l普通地面砖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877.
中国纸箱业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大发展,从落后走向瓦楞世界大国。2003年,我国纸箱产量是欧洲20个国家的一半。有关权威人士预计我国到2007年很可能超过欧洲和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纸箱生产国,而且由大国向强国发展。这是中国纸箱业的自豪和奋斗目标,但是大发展带来的大问题,是我们前进中的重大障碍,障碍不排除,警报不平息,危机不克服,我国纸箱业的日子难熬?!实在难以想象。危机纸箱业发展太快,造成产能严重过剩,是过剩危机。出路紧缩生产线,精减小企业。  相似文献   
878.
With ongoing housing reform and profound changes in housing consumption in urban China, this article aims to understand tenure transition from rental to homeownership. Because of different housing systems in China over time, and thus different connotations attached to homeownership, tenure transition should be understood within its historic context. Using a sample survey of life history in 20 cities and the method of event history analysi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enure transition to the first homeownership during 1949–94, a period covering both the socialist era and the early stage of housing reform. In contrast to conventional wisdom, older and married people, and those working in the public sector and living in public housing were less likely to change to homeownership before housing reform, mainly because the socialist housing system was ironically in favor of those households with higher socio‐economic positions. In the reform era, while there are remnants of the socialist housing system, tenure transition has different dynamics with factors such as marital status, work units and previous housing tenure no longer important, at least by the mid‐1990s. In addition, crowded housing conditions and long duration in the rental sector generally encourage the transition to homeownership,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regional variations. Face à la réforme actuelle du logement et aux mutations de consommation de l'habitat dans la Chine urbaine, cet article cherche à comprendre le passage de la location à la propriété. Les systèmes de logement ayant varié avec le temps, donnant à la propriété différentes connotations, il faut appréhender la transition du mode d'occupation dans son contexte historique. S'appuyant sur une étude biographique effectuée par sondage dans 20 villes et sur la méthode de l'analyse historique des événements, l'article examine la transition vers la première accession à la propriété entre 1949 et 1994, période couvrant l'ère socialiste et le stade initial de la réforme du logement. Contrairement à l'avis traditionnel, les individus mariés et plus âgés, ainsi que les employés du secteur public qui vivent dans des logements sociaux, avaient moins tendance à opter pour la propriété avant la réforme, essentiellement parce que l'habitat socialiste favorisait bizarrement les ménages aux positions socio‐économiques élevées. Pendant la période de réforme, malgré une survivance du système socialiste, le changement de mode d'occupation présente une autre dynamique; ainsi, des facteurs tels que le statut marital, les unités de travail et le mode de jouissance antérieur n'ont plus d'importance, du moins jusqu'au milieu des années 1990. De plus, les conditions de surpopulation des logements et une durée prolongée dans le secteur locatif encouragent généralement le passage à la propriété, sans oublier des variations régionales significatives.  相似文献   
879.
Many households face the tradeoff between paying an extra dollar off the remaining mortgage on their house and saving that extra dollar in tax-deferred accounts (TDAs) used for retirement. We show tha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it becomes a tax arbitrage to reduce mortgage prepayments and to increase TDA contributions because of the tax deductibility of mortgage interest and tax-exemption of qualified retirement savings. Using data from the 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 we document that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households that are accelerating their mortgage payments instead of saving in TDAs forgo a profitable tax arbitrage opportunity. Finally, we show empirically that this inefficient behavior is unlikely to be driven by liquidity or other financial constraints. Rather, the observed behavior can be attributed to a certain extent to the reluctance of many households to participate in financial markets as either lenders or borrowers.  相似文献   
880.
<正>一、问题的提出市场研究中,实验法是一种常用手段。实验者控制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假定在其他因素(如销售环境)不变的情况下,研究这些自变量对所研究对象的影响程度。然而,其他因素不变的假定是否成立呢?现场实验中这个假定很难成立。退而求其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