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64篇 |
免费 | 3475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785篇 |
工业经济 | 1679篇 |
计划管理 | 1218篇 |
经济学 | 3307篇 |
综合类 | 148篇 |
运输经济 | 52篇 |
旅游经济 | 29篇 |
贸易经济 | 3261篇 |
农业经济 | 2987篇 |
经济概况 | 1462篇 |
邮电经济 | 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6篇 |
2024年 | 403篇 |
2023年 | 423篇 |
2022年 | 295篇 |
2021年 | 237篇 |
2020年 | 562篇 |
2019年 | 1043篇 |
2018年 | 839篇 |
2017年 | 884篇 |
2016年 | 804篇 |
2015年 | 671篇 |
2014年 | 763篇 |
2013年 | 1028篇 |
2012年 | 1001篇 |
2011年 | 727篇 |
2010年 | 710篇 |
2009年 | 642篇 |
2008年 | 406篇 |
2007年 | 491篇 |
2006年 | 421篇 |
2005年 | 406篇 |
2004年 | 395篇 |
2003年 | 252篇 |
2002年 | 178篇 |
2001年 | 121篇 |
2000年 | 93篇 |
1999年 | 84篇 |
1998年 | 81篇 |
1997年 | 81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71篇 |
1991年 | 97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4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10篇 |
1970年 | 8篇 |
1969年 | 10篇 |
1963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绿色农业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的总称。它不但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路径,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而且是绿色食品工业的基础产业。河南省息县提出了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为该县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发展绿色农业,生产绿色食品,保障优质食材供应,是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的基础。该县是\"全国产粮大县\"、\"河南省产油大县\"和\"果蔬之乡\",而且工业少、环境好,绿色农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但是其中还存在着规模不大、品种不多、水平不高等问题。结合实际,扬长避短,做大做强绿色农业,是该县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的必由之路。研究应用区域农业发展分析方法和农户意愿评价方法,结合该县农业与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情况,对该县绿色农业发展的优势、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更新观念、创新发展、加强研发、建立基地、树立品牌、推进土地流转、培养人才、开放发展、加强物流配送、出台扶持政策\"等10条做大做强绿色农业,夯实打造\"中国生态主食厨房\"基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2.
基于2007—2014年南京市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南京市用水效率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南京市在2007—2014年期间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首先对用水效率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的综合状况进行评价,然后对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4年南京市用水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都有大幅度增长;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在波动中逐渐优化,2007年处于低度协调耦合阶段,2008年处于中度协调耦合阶段,2009—2014年处于高度耦合协调阶段;只有提高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并举,才能保持耦合协调度的增长趋势。最后针对用水效率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在用水效率方面优化用水结构、加强水质污染治理,经济发展方面则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经济活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53.
[目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对生态农业的现状进行评估,以期以此为依据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文章研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包含14个指标在内的扬州市生态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和加权法综合评定2011—2016年该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及综合效益得分,在此基础上采用GM(1, 1)灰色模型对2018—2027年扬州市生态农业的发展程度进行了预测。[结果]2011—2016年扬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社会效益呈持续增长态势, 2011—2015年经济效益呈上升趋势, 2016年经济效益明显下降。生态效益分别在2012年和2016年出现两次波动。总体来看, 2012—2015年扬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逐年递增, 2016年由于经济效益的急剧降低,导致综合效益下降。2018—2027年该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一直保持可持续状态,且发展度在逐年递增。[结论]扬州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转变生产方式,积极调整农业生产模式,努力实现农产品的集约化生产。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54.
中国的工业改革与效率变化-方法、数据、文献和现有的结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全要素生产率是理解经济增长的方式和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的工业改革正好为经济学家关注和考察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形式以及改革政策对生产率变动的不同影响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基础。在1978年开始的旨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彻底地改变着它的工业部门面临的市场结构和工业组织,并不断造就着一个与世界经济更加融合的制造业部门。新的和更有竞争力的工业部门在竞争中不断获得了高速增长和扩张的机会,使得中国工业部门的生产率改善主要依赖着非国有企业的成长和它的活力。中国工业改革的成就不是挽救了国有企业,而是收缩了国有企业部门的\"战线\",诱致了一个非国有的新兴工业部门的崛起。 相似文献
55.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本文基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以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效率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PCA-SDEA模型对2009—2018年间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效率进行测算,进一步根据测算结果,运用空间收敛模型和空间重心模型对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效率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省际之间与地区之间人才创新效率差距较大,上海、浙江和江苏等省市领先于四川、云南等省市,长三角地区领先于中三角和泛成渝地区;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效率差距无明显收敛趋势,且落后地区对先发地区的追赶效应尚不明显;长江经济带人才创新效率的重心位于湖南省岳阳市附近,其空间分布格局呈东偏北-西偏南的方向特征,并有向北分散、向西极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6.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政府注资银行作为各国救助银行的重要手段成为学术焦点之一。本文借鉴了Shleifer and Vishny(1998)的政府决策模型,构造了政府注资银行的福利函数以决定最优注资额度,从而将政府注资额度内生化;同时,本文在银行寡头垄断模型的范式下将政府、银行和企业部门三者纳入博弈框架,揭示政府选择不同的注资银行政策对银行业所产生的影响。对1991—2002年间日本银行系统性危机所进行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日本1999年3月的注资对存贷款市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同时也揭示了政府最优注资额度及其对银行贷款边际利润和存款边际成本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惩罚性的注资银行措施可以遏制银行存贷款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等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57.
[目的]发展优势农业是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两者协调发展更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同时也是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方法]文章通过文献查阅法了解清徐县优势农业葡萄及葡萄文化旅游业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及研究成果,结合实证分析法通过协调发展度函数构建模型对清徐优势农业协调旅游业发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清徐县优势农业和旅游业的综合评价指数从2004年的0.118 6上升到2016年的0.985 8,总体呈上升趋势,同时协调度13年间,2004~2008年介于0.221 5~0.490 5之间,处于失调发展阶段,2009年为过渡阶段,协调度为0.524 3,2010~2015年协调度介于0.626 7~0.685 8之间,处于初级协调发展水平,2016年协调度为0.701 7,发展到中级协调发展水平。优势农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农业收入的增加。[结论]推动优势农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清徐县需加大散户经营管理力度,切实有效地解决散户存在的实际问题,夯实优势农业的基础,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8.
[目的]明确农药施用与农业经济增长关联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实现\"控药减害增收\"的目标提供借鉴。[方法]基于2005—2015年数据利用脱钩理论和对数平均分解指数法分解进行分析。[结果]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伴生大量农药施用,仅少数省域表现出农药施用和农业经济增长扩张绝对脱钩的理想状态,东北西北部分省域农业经济增长则以更大幅度的农药投入增长为代价。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规模和技术进步效应是推动农药施用与农业经济增长脱钩的因素;东部地区种植规模变化、劳动力规模和技术进步因素均是推动农药施用和农业经济增长脱钩的因素;东北地区仅劳动力规模效应成为推动脱钩的力量。[结论]推动农药施用与农业经济增长脱钩需要强化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普及,完善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支撑,推动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加大对环境友好型低污染农药和肥料的推广度;构建农户施药的多重约束机制,完善农业病虫灾害保险减少农户对生产过程的风险感知,发挥农业合作社对农户施药行为的规制作用,完善产品分级认证和安全准入制度;通过农地合理流转和农业机械化等方式集约利用农业生产资源;因地制宜推动农药施用与农业经济增长脱钩,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和农业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设计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9.
60.
旅游业可以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但也要依靠一定程度的经济作为基础支撑,如何协调好两者的均衡发展,关系到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的耦合协调问题。以阳朔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以及耦合协调度分析的方法对2004年至2018年阳朔县旅游产业和经济的关系和耦合协调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产业和经济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经济的短期波动受旅游产业的短期波动以及误差修正项的影响;旅游产业和经济在观测期间由轻度失调逐渐转变为良好协调的状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