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3篇
财政金融   227篇
工业经济   157篇
计划管理   408篇
经济学   352篇
综合类   219篇
运输经济   11篇
旅游经济   22篇
贸易经济   191篇
农业经济   146篇
经济概况   436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陕北黄陵县农户生计资本评价及其生计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取受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生态政策影响较大的陕北农户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之间的作用关系。[方法]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17个行政村335户样本农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区农户的人力资本整体得分最高,社会资本居次,物质资本中等偏下,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处于低水平;(2)农户生计分化明显,典型的纯农户很少,农户生计策略主要为兼农型和低水平非农型;(3)回归分析表明,人力资本指数高的农户倾向于外地兼农,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指数高的农户倾向于当地兼农,家庭年收入、人均教育投入和人情往来3项指标是促进农户向非农型生计策略转变的关键因子。[结论]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和转变是建立在自身资本结构上的,其往往向着发挥生计资本优势、规避生计资本短板的方向调整生计策略,进而达到提高整体生计资本水平的目的。人力资本优势主导下的黄陵县,加之沟壑区农地资源空间配置的破碎性与复杂性,外地兼农型生计策略将仍是该地区农户近期内的主要生计抉择。  相似文献   
62.
薛琦  谷静 《新疆农垦经济》2006,(11):34-36,50
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已成为上市公司主流股利分配政策。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有很多,本文用数据检验的方法从公司的经营业绩、经营现金流量、股权结构与管理层引导政策等四方面分析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根据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规范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对策与建议,希望对管理及投资决策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3.
[目的]文章从公平性和效率性2个方面选取6个指标构建了缺水地区微观主体农用水权初始分配指标体系,在该指标体系基础上,提出了投影寻踪混沌粒子群优化模型,研究了在土地流转背景下如何对缺水地区微观主体农用水权进行初始分配的问题。[方法]该文利用了投影寻踪技术对微观主体农用水权初始分配问题进行降维处理,采用混沌优化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寻找最优投影方向,并通过算例验证分析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农用水权初始分配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方法和思路。[结果]研究认为,土地流转使农业生产向土地规模化、经营主体职业化、分工专业化方向发展,为农用水权在微观主体之间进行初始分配提供了条件;农用初始水权明晰有利于缺水地区优化农业用水结构,节约农业用水,实施农用水权置换,促进农业用水转向第二、三产业,以推动缺水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在农用水权初始分配过程中各指标重要性水平不能主观评估,应当由不同地区的样本数据驱动,客观地计算决策方案的最优值,公正地确定权重和水权分配比例。[结论]农用水权初始分配应考虑法律制度政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以构建完善的农用水权初始分配体系。  相似文献   
64.
日本农地改良事业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日本的农地改良事业起步较早且成效显著,总结日本在农地改良事业方面的做法对推动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方法]文章以大量一手调研资料和数据为依据,梳理分析了日本农地改良事业的发展阶段和成效,总结了日本农地改良在法律保障、政府管理、计划评估、技术支撑及实施主体方面的主要做法。[结果]立足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4点启示与建议:(1)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到农业部门管理,提高政府决策和资金使用效率。(2)发挥农户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主体作用,明确农户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3)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的管理与维护,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义务。(4)提高政府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资强度,提高高标准农田面积比例,增加单位面积投资标准,提高田间基础设施使用寿命。[结论]日本农地改良事业的做法及启示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本文试图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探讨国外社会创业研究现状和问题,并且提出中国学者进一步研究的思路;本研究发现,社会创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探寻领域,正在逐步被学术界认同。但理论文章甚多,严格意义之下的实证研究偏少。如果再进一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社会创业研究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是缺乏一个统一的科学、严谨、结构合理的基于社会创业原有模型的法则网络理论框架。通过对"社会创业导向"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基于"社会创业导向"构建该理论框架并进行实证研究是未来社会创业研究的发展方向。目前,学者们对"创业导向"能运用于社会创业组织之中达成一定的共识。但对"创业导向"的五个维度包括创新、超前行动、风险承担、进攻性竞争和自主性是否都能反映社会创业过程的本质以及各维度在社会创业情境下如何定义和测量,争论不一,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6.
按照形成类型来划分,创意产业集聚区可以分成自发型创意产业集聚区和政府主导型创意产业集聚区。政府主导型创意产业区的形成过程比较明了,而自发型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过程相对较复杂。本文认为自发型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始选址期和最终集聚形成期。初始选址期是少数创意企业选定一定区域作为其运营地点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往往是基于该区域所具有的环境因素或经济因素的相对优势,且具有一定的偶发性。而最终集聚形成则是由于部分企业的入驻所带来的协同效应使得该区域具有一定的磁力作用,因此能够吸引更多的创意企业纷至沓来。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自发型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的两阶段模型来解释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67.
运用代理成本理论和契约理论,阐述了控股股东与银行债权人之间利益博弈的机理。针对我国转轨经济时期特殊的经济和社会背景———独特的股权结构、过度的政府干预、较低的社会信任程度等,构建了控股股东与银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博弈模型,证明了均衡状态的存在,并通过进一步分析各参数变量的政策含义,搭建了控股股东与银行债权人之间利益博弈的理论分析框架,为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银行债权治理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68.
如何减缓能源消费的过快增长是应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投入产出分析原理和无残差的完全结构分解法(MRCI)量化分析发现,产出规模效应和生产结构效应对中国能源消费增长起到主导作用,是主要驱动因素,而中国能源强度效应能有效抑制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人口规模效应和人均生活能耗效应对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依靠技术创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控制人口增长、引导居民向低能耗方向发展有利于减少中国能源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69.
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创新是高技术产业创新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在解析产业协同创新内涵及效用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理论体系的要素及结构,引入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通过对2005-2010年相关数据的处理,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协同度。结果证明,我国产业创新主体及外部创新环境各自的有序度虽然有一定增长,但是创新体系整体协调度较低,且伴有较大波动,创新主体正逐步成为整体创新体系演进的主要动力。最后,提出了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0.
通过解析知识流动和组织信息化环境的内部构成,探究知识溢出/知识扩散、高管支持/ICT应用对组织创造力的差异性影响,以及不同组织信息化环境对知识流动与组织创造力关系的调节作用。利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数据,使用层级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组织创造力受知识流动的正向影响,知识扩散对其的正向影响更强;组织信息化正向影响组织创造力,相比ICT应用,高管支持对组织创造力的正向影响更强;高管支持在知识溢出/知识扩散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正向调节作用显著;ICT应用对知识扩散与组织创造力的强化作用显著强于对知识溢出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