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8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4篇
财政金融   531篇
工业经济   258篇
计划管理   868篇
经济学   721篇
综合类   332篇
运输经济   36篇
旅游经济   77篇
贸易经济   480篇
农业经济   231篇
经济概况   553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452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Human resource (HR) managers’ commitment to their occupation (HR) leads to the proper delivery and implementation of HR practices and, therefore, is deemed as a critical factor for the success of HR practices. Based on sociocognitive, human capital, and signaling theories, this study examines: (a) HR managers’ own and their chief HR officer's (CHRO) HR‐specific human capital as antecedents of their commitment to HR, and (b) the mediating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the CHRO’s HR‐specific human capital positively influences HR managers’ commitment to HR. Based on 146 HR managers from 146 organizations in South Korea, the findings of the current study suggest that HR managers with higher levels of HR‐specific human capital and those working with CHROs with higher levels of HR‐specific human capital tend to have higher levels of commitment to HR. In addition, CHROs with higher levels of HR‐specific human capital positively influence HR managers’ commitment to HR by signaling to them that HR and its function are valued and cared about by their organization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is study are discussed along with study limitations and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s. © 2015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52.
基于投入--占用--产出技术的自然资源乘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要介绍投入—占用—产出系数表的基础上,给出了考虑固定资产占用的资源乘数计算公式。然后,以青岛市为例,研究了青岛市的海洋鱼类资源乘数。结果表明,1997年青岛市渔业部门的海洋鱼类资源乘数,考虑固定资产占用比不考虑固定资产占用有明显增加;考虑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比仅考虑生态系统对经济系统投入时的资源乘数也有所增加;进一步考虑生态系统内部各成分之间的联系时,资源乘数又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3.
中国省域劳动就业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峰  晏荻 《经济与管理》2011,25(7):23-29
利用2000-2009年中国29个省级单位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劳动就业的各因素及其空间效应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省际劳动就业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邻近省域就业的溢出效应对本省具有正向影响,且该效应从东部到西部地区呈阶梯状依次递减,东部地区就业较中西部地区具有更强的区间联动性。省域技术进步、财政支出、市场化和产业结构优化无论从全国层面还是地区层面均对劳动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财政支出对中西部就业的影响明显大于东部地区;城市化与实际工资对东部就业影响不显著,但能够显著促进中西部地区就业增长。促进区间联动、加快市场化、城市化和产业结构优化步伐、完善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是增加就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4.
利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研究了1999-2008年我国研发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及其分解,在对TFP变动的时序特征及地区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公共和企业创新对研发TFP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研发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效率推动的,技术进步改善的作用相对有限,研发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显著负相关,地区之间研发TFP增长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公共和企业研发对研发TFP的影响均为负,且企业研发对TFP增长的负面效应大于公共研发。  相似文献   
155.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从知识流动的视角开展研究,将研发国际化的知识流动分为内部知识流动和外部知识流动,分别对这两种不同范围的知识流动的国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6.
针对高速公路工程的特点,提出了高速公路工程集成管理模式。重点介绍了实现集成管理的三项关键理论及方法:通过项目分解结构技术进行项目系统分析;运用工程全寿命周期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实现全部工程要素的全寿命周期集成;应用全寿命周期费用矩阵分析模型实现工程费用集成管理。上述成果已应用于某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57.
产业低碳化发展是经济低碳发展的核心内容。基于产业弹性低碳化分析框架,采用对数方法研究弹性因子对产业排放脱钩弹性的影响力。实证分析表明:山西省建筑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日益重要。产业节能和减排弹性脱钩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的因素。因此,政府应大力支持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8.
在复杂动态环境下,知识协同行为(KCB)是产业集群创新(ICI)活动的有力支撑,构建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中的群体知识协同行为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分析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与群体知识协同行为耦合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了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中的群体与协同行为模型(CDE I KCBM)。与已有研究相比,该模型不仅可以反映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动态演化规律,也可反映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和群体知识协同行为的内在关联本质,有助于揭示二者的循环反馈关系。  相似文献   
159.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我国新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选取2009-2018年30个省市级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营商环境质量对企业家精神的激励效应及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①营商环境优化对中国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效应,但其影响更多表现为资金供给而非制度供给;②企业家精神是营商环境与技术创新的中介变量,营商环境要素、企业家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激励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③营商环境显性激励作用明显,但内生激励不足。研究结论可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家精神、促进技术创新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0.
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欧向军  叶磊  张洵  芦惠 《经济地理》2012,32(7):24-29
以县域为研究基本单元,选取了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等四个指标,运用差异系数与极化指数等相差数理模型,对1994年以来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的演化过程与格局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发现: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伴随着"缩小—扩大—再缩小"演化过程,总体上呈现出生产水平差异与极化增强、生活水平差异与极化减弱的特征,且生产水平的差异与极化远大于生活水平的差异与极化;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与极化,且三大地区之间的极化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