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1篇
计划管理   12篇
经济学   7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5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4 毫秒
31.
房地产预警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经济运行的规律及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测预警系统,这对于引导房地产业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如何依据社会再生产的逻辑关系,正确选择能反映房地产产业经济运行过程中主要方面的运行特性和各方面关系的经济指标,是建立科学、实用的房地产监测预警系统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采用“第一主成分”分析法以及相关性分析等一系列定量分析方法,同时结合定性分析方法,探讨了如何建立符合房地产自身特点的预警指标的问题,并以武汉市为实证对象设计建立了一套房地产预警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2.
5.12汶川地震后,房屋地震保险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针对目前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工程质量保证保险不承保由于地震带来的房屋损失问题,提出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救灾模式,并从建筑质量风险基金的法律基础、风险评估、精算与控制体系、财务及风险分散机制以及震后理赔管理系统4个方面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建筑质量风险分担机制的运作框架。  相似文献   
33.
<正>工程物联网的本质特征就是构建一套工程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基于数据自动流动的泛在感知、异构互联、虚实映射、分析决策、精准执行、优化自治的闭环赋能体系,解决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减少过程信息损失的同时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工程物联网的本质特征就是构建一套工程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基于数据自动流动的泛在感知、异构互联、虚实映射、分析决策、精准执行、优化自治的闭环赋能体系,解决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34.
<正>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在“USS:城市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在线系列讲座”中指出,“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发展智能建造,智能建造是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先进的建造技术,深度融合后所形成的工程建造新模式。信息技术催生了城市建设新方式,创新城市运维新模式并增强美好生活新体验。以下为公开报告整理(有删减)。  相似文献   
35.
数字建造不仅仅是建造技术的提升,更是经营理念的转变、建造方式的变革、企业发展的转型以及产业生态的重塑。数字建造的内涵什么是数字建造,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对此,不少学者和业界人士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有益探索,并提出了类似概念。这些概念对建造数字化的理解各有侧重,包括技术、管理、工程产品与服务等。需要说明的是,对这些概念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解读是为了更好地阐述数字建造的内涵,并不是所述的概念只体现单一视角涵义。  相似文献   
36.
<正>建筑企业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可以针对性地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工程大数据的应用有助于实现施工管理由“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工程大数据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建筑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能积累涉及企业管理的工程大数据。将工程大数据用于企业管理,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其自身经营状况、业绩排名、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37.
我国工程建造是在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转型,甚至是没有实现机械化的基础上,就直接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化竞争时代。为了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参与全球竞争,为强国战略提供高质量工程产品,不仅需要准确把握科技发展智能化前沿,还要夯实自动化、信息化基础,更要同步补上机械化、工业化的功课,探索出一条并行发展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38.
<正>努力探索一条从三维到N维,从建模到用模型化数据,从设计阶段到全寿命周期,从软件到硬件,再到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道路。工程设计是决定工程建造活动成败的关键。本章讨论用于工程产品设计的数字化技术—工程多维数字化建模与仿真技术,介绍基于模型的产品在工程设计中的核心价值与应用逻辑,探讨基于多维数字模型的产品定义带来的工程设计新模式,分析参数化设计、协同设计、生成式设计以及数字仿真技术给工程设计带来的革命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