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1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2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31.
中国粮食产地集中,单产增速明显,蔬菜和水果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各种经济作物的产量也日渐增长,人均肉类产量稳步增长,多项营养指标摄入量都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粮食产量增速远超人口增速,因粮食的品种结构性矛盾和居民粮食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粮食自给率有所下降,但从农用地对比情况看,中国有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为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中国应重视种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32.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经济学领域的最高荣誉,获奖领域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以及许多相对“小众”的经济学分支。经济学思想和分析方法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领域当中,被称为“经济学帝国主义”;其他学科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引入也促进了经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经济学是经世致用之学,以解释、解决时代的重大问题为使命。回顾百年经济思想史可以发现,宏观经济学经历了三次思想分野:1929年“大萧条”是第一次分野,1970年代的“大滞胀”是第二次分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第三次分野。诺贝尔经济学奖缺乏对中国问题的应有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及学术规范进步或催生出属于中国的诺奖。  相似文献   
33.
启动“新基建”正当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疫情、中美贸易摩擦和增速换档叠加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同时,疫情蔓延至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航空、旅游、餐饮、贸易、产业链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我们倡导启动“新基建”,因为它是对冲疫情不良影响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4.
35.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大量剩余劳动力、高储蓄率、巨大的技术差距?还是我们采取了市场经济导向和发挥好政府作用的发展战略和体制机制?是因为后发优势还是体制优势?  相似文献   
36.
现阶段我国烟草行业基层服务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建设区域网络核心营销模式的设想着手,立足于农村卷烟市场服务,提出了个人在农村网建中的一些设想,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37.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出口形势正在好转,国外经济逐渐复苏是带动中国出口回暖的重要原因。但我国外贸面临的国际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在未来几个月内,我国外贸所面临的困境恐难在短时期内得到实质性的扭转。  相似文献   
38.
刘倩  任泽平 《中国外资》2010,(18):268-270
当前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中国是出口依赖型模式,通过实行重商主义的战略,维持低汇率,低估能源、土地和劳动力成本,高度依赖出口和投资,在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把产能过剩向全球输出,形成了较严重的内外部失衡;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是内需为主的发展模式,每一阶段经济增长引擎的切换都是沿着居民消费升级路径展开的,  相似文献   
39.
不同的主导产业群和基础产业群依托于不同的生产要素与制度环境,发展战略和体制机制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与设计。从趋势而言,工业化后期,为了启动新一波发展浪潮,表面上是主导产业由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升级的过程,而实质上是一国竞争优势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变的过程,更深层次的是发展模式由政策指导向制度保障变革的过程,总体上是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推向成熟的过程。当前我国产业升级正呈现出积极态势,产业“深化”和高级化取得新进展,新一轮主导产业呼唤新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40.
<正>治理当前的通胀还要从源头上找起,那就是解决供给方面的问题,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对外部资源的过度依赖。从两会期间传递出的政策信号来看,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九条措施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概括而言有:发展生产、减少出口、完善储备、控制调价、健全制度、监管市场、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