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7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36篇
贸易经济   51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42.
价格监管应以促进效率与公平为基本目标。被监管企业有效率且可持续运营、公平负担、兼顾社会政策目标、便于理解和执行是价格监管的四项基本原则。"回报率管制"侧重于直接控制被管制企业的成本和资本报酬,被认为是"基于成本的管制";"上限制"在一定期间内并不直接控制被管制企业的成本和利润,而是侧重于效率的激励,被认为是"基于绩效的管制"。自然垄断行业虽然适宜独家经营,但仍可通过间接的途径引入竞争机制。价格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价格与成本相符。"交叉补贴"仅可用于居民用户之间,并非所有地区的所有公用事业行业普遍适用。  相似文献   
43.
近年来,我国已出台的电价政策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也不能有效覆盖变化了的(厂、网分开)的电力行业。主要表现在:煤、电价格联动未能充分地反映电力的燃料成本变化,上网电价以基于经营期成本回收方法的单一电量制为主,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电力行业结构。调节性能好的水电及抽水蓄能电价仍实行单一电量制,使该类电源的功能不能合理发挥。销售电价总水平监管尚未执行任何规范性方法,仍处于"相机抉择"状态,调整不及时、不到位,电价结构不合理,"交叉补贴"更加严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电价政策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4.
我国的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燃煤机组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已接近80%,有些网区甚至接近100%。适度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对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规划,到2010年、2015年、2020年,我国的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将分别达到1800万、3400万和5000万千瓦.即在现有的规模基础上增长188%、444%和700%。目前,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大多为独立于电网的法人实体,  相似文献   
45.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居民可支配收入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不利于扩大内需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工在非农就业者中的比重大幅提高,二是工业化重化阶段资本要素比劳动要素投入的增速更快。经营性资产国有比重过大及事实上的土地国有制,决定了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必然较少。而国有资产收益未能用于社会公共物品的提供,又导致宏观税负过重,进一步降低了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合理调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关键,是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重点应是财产性收入分配的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46.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一方面,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国内经济;另一方面,世界经济也离不开中国,无论是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增长波动,还是全球再平衡、国际金融货币稳定,都必须考虑中国因素。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如果说此前我国尚处于以被动顺应外部规则、接受外部影响为主的阶段,那么此后,外部世界将应更多理解中国的行事方式,接受中国的利益诉求。一、与现有国际经济制度环境的适应情况全球市场经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国际经济组织、区域一体化组织初步建立起全球通行的国际市场规则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47.
2020年是我国"新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的目标年。不出大的意外事件,"人均GDP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的目标可提前实现。真正的经济困难或危机可能发生在2020~2030年间。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的挑战,不是人均GDP翻番,而是"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形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翻番,进而为2020年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功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奠定坚实基础。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简而言之,充足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是最有利的资源禀赋,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革命是天赐良机,增量改革、区域递进、出口导向是成功的路径选择,政府(主要是地方政府)精英化提供了组织与制度方面的基本保障。归根结底,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我国确实走过了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但这条道路是一系列"天时、地利、人和"因素偶然相遇的结果,正如所有模式都有其局限性一样,中国以往成功的经验或模式也不可能普遍适用,更不能一成不变地用于自己未来的发展。2020年前,经济规模及市场容量巨大、地区间产业梯次升级空间广阔、储蓄率高、基础设施完善等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仍会继续存在,加之"求富裕、谋发展"的强烈意愿不减、体制改革尚未完成,因此,发展能力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但阻碍发展的因素也在累积,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导致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消失,经济增长的技术支撑脆弱,内需不足,资源约束凸显,环境不堪重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国际关系趋于恶化,这些障碍如果不能成功破解,完全有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导致经济停滞、倒退和社会动乱。因此,未来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起跳阶段,是确立全球性领袖国家地位的力量积蓄阶段,因而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的历史地位。战略总目标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为: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大体平衡;消费结构升上新的台级;资源与环境约束明显改善。战略实施的重点或基本路径是:(1)经济与社会并重的协调发展战略;(2)创新驱动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3)以消费升级为重点的扩大内需战略;(4)以农民工市民化为突破口的深度城市化战略;(5)破除资源环境约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6)包容、平衡的经济大国战略。为此,关键领域的改革必须迈出实质性步伐,真正做到"各项制度更加完善":一是推进以放松土地、利率、汇率等生产要素管制为重点的新一轮的市场化改革;二是统筹"国企"改革与社保体系建设;三是推进以重建国家能力为目标的政府改革;四是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为重点的收入分配改革。  相似文献   
48.
一、中国作为开放大国的对外经济战略选择从开放宏观经济学角度来看,过去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成绩斐然,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完成了从"封闭弱国"向"开放大国"的转变。无论是贸易依存度、外资占比等指标,还是技术进步、经济波动、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都可以看到,中国已经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外部经济环境的方方面面变化都可能通过某种渠道对国内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世界经济也离不开中国,无论是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增长波动,还是全球再平衡、国际金融货币稳定,都必须考虑中国因素。  相似文献   
49.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处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转型尚待时日,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一系列战略性、系统性、全局性变革必将对国家能力建设和政府改革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如何在2020年发展战略指引下,重新构建国家能力,重塑基于法治化市场经济的现代政府,如何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调整中央地方关系,进一步挖掘、释放制度红利,为我国2020年及以后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体制机制保障,是本报告研究的核心问题。一、国家能力建设和政府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1.经济调节依靠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微观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50.
一、引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三十年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经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年均增长9.9%,在2010年,GDP达到40万亿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同时,我们也更加关注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高速增长。我们有必要搞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经济增长动力进行研究,以求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规律和把握未来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对中国三十年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回顾,其次对增长核算理论模型进行介绍,再次对中国过去三十年增长动力及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2010~2020年各生产要素的增长动力进行了预测和展望,最后是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