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7篇
工业经济   9篇
计划管理   76篇
经济学   97篇
贸易经济   21篇
农业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57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 在改革开放的总政策指引下,我国特区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它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市场容量较大的国家,不能选择单一的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但是进口替代要由出口创汇支持,而出口高级化又要以进口替代作后盾。因此,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应在地区之间进行分工,在内地总体上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在特区实行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也就是说要划出实行适应出口导向经济发展的特殊体制和政策的区域。  相似文献   
92.
我国的短缺和通货膨胀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3.
周天勇 《金融研究》1996,(11):30-34
国有经济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选择:社会投资基金准直接注资制度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研究中心周天勇(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和发展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和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国家各级财政注资于国有经济的源泉严重不足,而目前国有经济规模扩张的"居民收入→银行...  相似文献   
94.
论新时期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受人民群众尊敬和拥戴的公共服务创新与治理完善的强有力政府,已经成为当前理论界和政府部门研究讨论的前沿热点问题.本文在对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的行政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评述的基础上,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重点领域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减少行政层级、形成三级政府架构及省级区划、省直管县和乡镇综合体制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
按照1990年的城镇人口从业水平,中国城镇中没能就业的劳动力已经高达5500万人;未来几年中,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2400万人,按照目前经济增长主要靠大企业和政府建设拉动的方式和  相似文献   
96.
中国目前在城镇中就业的农民工有13000万人,在乡镇企业中就业的农民工有8000万人。从这两年的调查看,农民工实际参加养老保险的仅仅为6%左右,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也十分有限。如果此问题不引起重视,长期下去,将给中国未来的社会形成世纪性的灾难:二三十年后,甚至五六十年后,数亿不能再劳动的公民从城镇回到农村,从东部回到中西部,没有养老和医疗等保障;  相似文献   
97.
98.
我们今天的政府管理,仅从宏观的意义上说,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
城乡二元结构下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究竟怎么走?对比东亚韩国、中国台湾、印度和拉美等发展模式,中国过去30年的城市化有很大的风险。城市化过程中,是发展大城市,发展中等城市,还是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方面,决定于创业及劳动者发展和就业机会、工资水平、进入城市成本和在城市中生活的成本等因素。都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怎么布局,应当由市场机制来调节,政府只能是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00.
形成科技创新的激励和保护制度 科技创新活动具有外部性、高风险、长期性等特征,存在市场失灵.即表现为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和积极性不高。科技创新成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无法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政府给予强有力的干预和补救,调动更多资源投入技术创新,减少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本,保护技术创新成果和收益.促进更多的创新活动。这些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