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与转换展望——基于最终需求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基于最终需求视角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可以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的投入产出数据,使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对1987—2007年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包括消费、投资及出口在内的最终需求对于我国经济的拉动效果呈现下降趋势,当前经济的生产诱发效果重心主要在工业部门,且迅速地从轻工业向重工业转移;(2)1987—2007年间中国经济的依存结构发生了本质变化,经历了从"内需依存型"向"出口导向型"转变;(3)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最终需求的拉动,但动力来源结构在此期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后,本文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2.
基于EVA的业绩评价与薪酬激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后,EVA最大化成为西方企业追求的最重要的财务目标,并形成了基于EVA的利润分享机制。本文即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探讨了薪酬激励的依据,介绍了EVA的测度方法以及红利银行计划,在对其优点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将EVA指标引入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考察与薪酬激励。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制造业企业的大量调查问卷,运用统计实证的方法考察了企业所有制对企业R&D行为的影响,从微观行为数据层面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背后的真实机理. 相似文献
24.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探究区域层面的R&D行为模式。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GDP增长率、产业结构水平与R&D强度呈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提高会显著带来R&D强度的提升;国有制的比重、政府对R&D活动的直接补贴与R&D强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5.
关于分工、专业化和产权制度的一般均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布坎南和巴泽尔分别利用宪政经济学和政府经济学解释了宪政制度产生及演进的原因。巴泽尔认为,私人产权的产生和演进,合法的、垄断的、惩罚侵占行为的国家暴力是所必需的。本文利用内生的侵占行为(endogenous theft)和内生的网络分工(endogenous network division of labor)模型来阐述宪政经济学和国家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原理,并且探讨新型宪政体制是如何产生和演进的。 相似文献
26.
在有限的前沿技术公开度之下,巨大的技术势差是制约中国制造业核心技术突破的重要原因。从宏观上讲,经济和技术政策均会对技术变革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微观上讲,核心技术突破所获得的持续利润增长决定了企业技术研发的创新投入动机。利用产品质量模型并借鉴L-V理论,引入前沿技术势差、要素替代弹性等关键变量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发现:较为宽松的技术竞争环境能够带来更高的研发产出效率,而降级技术势差初始门限值则能激发企业较高的研发投入动机;相反,要素替代弹性的上升则不利于研发投入的产出效率增加。为此,中国制造业核心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不仅需要宽松的技术竞争环境,还需要降低与国际前沿技术之间的势差。 相似文献
27.
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与对策——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对江苏省制造业企业进行大规模问卷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从企业的所有制、企业规模以及行业等角度,以行为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表明:企业技术创新障碍因素中排在前两位的均为人才、能力,已经不再是资金问题,而是知识问题——缺乏创新型人才和技术创新能力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这为破解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找到了关键突破口。 相似文献
28.
文章通过一个最优化数理模型刻画了企业家精神与企业RD投入间的关系,并认为随着寻租力度的增大,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研发投入促进作用会逐步减弱,1998-2012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验证了这一结论。为此,政府应加强腐败治理,增大企业家寻租风险,从而降低寻租的期望收益,并更多地让位于市场配置资源,引导形成合理的相对报酬结构,促进企业家更多地投身于企业的生产性和RD活动中。 相似文献
29.
企业既可以选择降低成本的创新,也可以选择提高质量的创新。研究发现:只有当成本降低的程度相对于质量提高的程度足够大时,或者成本降低的程度相对于质量提高的程度处于适度范围时,企业在技术创新方向的选择上才会存在一个企业选择进行降低成本的创新活动而另一个企业则选择提高质量的创新活动的纯策略纳什均衡;只有当成本降低的程度相对于质量提高的程度处于另外一种适度范围时,企业在技术创新方向的选择上才会存在两个企业同时选择降低成本的创新活动的纯策略纳什均衡;只有当成本降低的程度相对于质量提高的程度足够小时,企业在技术创新方向的选择上才会存在两个企业同时选择提高质量的创新活动的纯策略纳什均衡。最后,基于模型分析提出了对中国制造升级到中国创造具有启迪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