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21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11月23日下午,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协办的“纺织之光”2016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82.
作为服装行业的“例外”,例外用其20年的独特发展历程,不断刷新服装品牌所能触摸的人文高度,走出了一条“文化引领创新驱动”的品牌之路。借助例外20周年系列活动,我们得以窥见另一个例外:她并非标新立异、孤芳自赏,恰恰是以一种更贴近人心的方式与社会产生无数的关联。例外的20年不仅是一个不断坚持通过服装创作叩问内心的过程,更是一段不断坚持让世界听见中国自主品牌声音的征程。  相似文献   
83.
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春季联展刚刚结束,一年一度的春季大调研紧接着开启.从3月20日开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会长孙瑞哲,副会长杨纪朝、夏令敏、徐迎新、陈大鹏、李陵申、端小平、杨兆华、孙淮滨分别带领十路调研组,陆续奔赴上海、浙江、江西、广东、福建、江苏、新疆、四川、广西、山东等地的纺织产业重点地区和企业,展开了密集的调研活动.  相似文献   
84.
4月13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第六届第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暨第六届“申洲杯”全国针织科技大会在上海举办。《针织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在会上正式发布。《规划》对针织行业在“十二五”期间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并指出行业面临的形势,同时提出了针织行业“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85.
过去五年间,中国纺织产业在《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布局下实现了长足发展,纺织品市场占有率继续领跑全球市场,同时,产业伴随着"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的热潮驶入新的轨道.但我们也应注意到,过去五年,中国纺织产业在品牌化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曾令中国制造引以为傲的人口红利这一因素在此期间发生重大变化,削弱了中国纺织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迫在眉睫,中国从"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6.
一名女性内衣的微商--李宇峰,每天都乐此不疲地把“钢圈”、“聚拢”等词汇发布到朋友圈,与女性内衣尺码打交道更是每天的必修课,作为一项事业,身为男性的他并没有觉得这是什么尴尬的事。
  在过去一年中,微商似乎席卷了每个人的朋友圈,它甚至在微信团队找到盈利模式之前,就根深蒂固地开始在朋友圈中蔓延开来。  相似文献   
87.
意大利纺织服装加工制造产业以其独特的魅力以及充满生机富于创新的品牌形象享誉世界,是世界服装顶级制造国之一,在国际服装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实力.产业具有很强的外向型特点,产品主要供应国际市场.2015 年,意大利纺织行业总体的出口额为78 亿欧元,营业额呈现逆势下行,但行业贸易持续保持顺差,可以说仍是意大利出口行业中的支柱型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88.
法国,作为全球时尚发源地,其首都巴黎一直有着“时尚之都”的美誉。对于法国来说,时尚早已不仅仅是香奈儿、路易威登等奢侈品牌,而是一种DNA,渗透在不同行业的不同领域。让时尚与时俱进,不仅需要创意,也需要科技。来自法国的力克(Lectra)正在通过自己的技术让时尚产业迎接数字化新变革。  相似文献   
89.
十年前,PH Value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以下简称针织展)在风雨中启程。作为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共同打造的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展会平台体系下的时尚产物,针织展目前已经成为品牌商、采购商、行业人士最有效的交流平台,专业买家每年必到的交流盛宴,更是针织产业最新产品、最新技术、最新趋势以及新活动发布的主会场。  相似文献   
90.
2015年11月10~18日,在前后9天时间内,中央四次提及“供给侧改革”;如今,这一概念更是成为中国经济领域最热的词汇.可以感受得到,中国纺织产业在新一轮的经济改革中,也将迎来一次不小的变化. 何为“供给侧改革”?简而言之,就是人们的消费水平、需求在升级,然而我们的制造业水平却仍旧停留在原有层面,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升级后的新需求,因此,导致大量消费外流,内需市场乏力.这就要求包括纺织服装产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大力转型升级,提高供给能力. 可以预见的是,在“十三五”乃至更长的时间里,供给侧改革将处在突出位置.今后,消费、投资、出口这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的作用将继续适度扩大,而加大供给侧改革已上升为最高决策,将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