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2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1篇
经济学   22篇
综合类   5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9篇
经济概况   14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赵方雷  高明  曾铮 《金卡工程》2010,14(1):199-199
本章主要探讨了不同的顾客抱怨行为与顾客满意度、忠诚度的关系。研究发现顾客的非直接抱怨对满意度具有较强的负向影响;直接抱怨对满意度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与采取非直接抱怨行为的顾客相比,直接抱怨的顾客更具有重复购买的可能性,更有可能成为忠诚顾客。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包容性发展并非通过牺牲经济效率追求社会公平,而是要求让所有个体分享参与经济发展和获取经济发展成果的机会,并暗含了通过社会公平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之意.同时,包容性发展是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概念,包括全球不同地域个体享有平等经济参与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和权利.  相似文献   
13.
我国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技术转移,是我国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个问题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07年下半年,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标志着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正式启动。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4.
主流国际经济学认为成本因素仍然是发达国家离岸外包的主要动因。为了进一步论证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权衡对发达国家离岸外包国别选择的影响,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后,设定了一个三锥"零散化"离岸生产成本模型,并以美国对中国和印度离岸外包活动为例进行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产要素成本和外包交易成本仍然是影响美国对外离岸外包决策的主要因素,成本因素对中国承接国外离岸外包数量的影响大于印度;同时,中国和印度在承接国际外包活动中存在竞争关系。由此,本文认为,直接降低生产总成本以及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和通讯技术进步间接降低生产总成本,将是中国实现承接更多国外离岸外包工序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产品内分工理论与价值链理论的渗透与耦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铮  王鹏 《财贸经济》2007,(3):121-125
本文通过分别介绍管理学和经济学在价值链相关理论上的研究,发现二者虽然在研究范式上不尽相同,但其研究框架和技术特点是相互补充和渗透的,并且存在着研究上相互结合的耦合点。由此,本文认为,在生产全球化的现实背景下,整合经济学和管理学在价值链理论研究上的优势,将有利于解释当今世界国际产品内分工盛行及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根据十八胺的特性与应用现状,对玉门油田水电厂十八胺试验性停炉保护实施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曾铮 《中国西部》2013,(10):60-65
在秦巴山脉西南、四川盆地以东,有一片英雄辈出的红色土地,她的名字叫广安。广安是邓小平故里、红岩英烈旧地,辖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代管华蓥市,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与贸易条件恶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曾铮  胡小环 《财经科学》2005,(4):162-168
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和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并存的现象,对中国现实的贸易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初级产品及制成品出口比重增减均与价格贸易条件成负相关关系.接着,文章设立了一个引入产品内分工概念的数理模型,说明以上悖论源自于我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均位于产品内分工的低价值链部位,从而造成出口商品结构迅速高度化的假象.最后,在以上实证研究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提升我国贸易利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曾铮 《当代经济》2002,(10):44-45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实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在探寻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共赢的道路,根据我国特别是国际上多年的实践经验,循环经济是一条有别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众多环境问题,并支持未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人们的概念中,“循环经济”这个概念相对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