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我国城乡市场价格传递机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圣军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7(6):46-50
根据本文实证分析,我国城乡市场价格具有很高的同期相关性,但不是协整的,即没有共同的波动趋势,主要呈现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传递关系。通过VAR.模型分析发现,城市价格对农村价格1个标准差的冲击当期会呈现出0.45的正向反应,对农村价格预测误差的解释力度稳定在65%以上;而农村价格对城市价格的冲击没有显著反应,对城市价格预测误差的最大解释力度仅有11.03%。城乡市场之间单向的、非对称的价格传递关系是与“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渠道的不均衡发展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32.
<正>《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学会了储存暂时吃不完的粮食。在距今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栽培稻谷,这是目前国内考古发现最早的粮食仓储原型。在距今6000年前的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中,发现的半坡时期大型窖穴,这是国内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大型粮仓。在距今3000年殷墟遗址中,挖掘的甲骨文已出现“仓”字。 相似文献
33.
34.
农产品批零价格的联动性是反映批零市场一体化程度和流通效率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ECM模型实证分析发现,农产品批零价格存在协整关系,总体保持了一致的变动态势,零售价格均值比批发价格高0.8个百分点,批发价格标准差比零售价格高1个百分点。农产品批零价格均衡误差对波幅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批发价格具有相对较强的自我稳定性,零售价格则具有相对较强的自主波动性。最后,本文认为提高农产品批零价格联动性,应提高批零环节的信息化、组织化、一体化水平。 相似文献
35.
在对农户消费结构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农户对各种消费的可控制性,本文将医疗消费支出、住房消费支出、教育费用支出作为农户的特定性消费进行单独分析,将其余的消费定义为农户的非特定性消费.利用理性前提下推导出的农户最优消费轨迹作为标准,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相关的回归;通过对比发现:农户消费无法达到潜在效用的最大化,主要原因是农户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或者社会存在的制度性缺失.因此,为了启动农村市场,必须对相应的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6.
37.
本文利用2005年7月-2009年7月的月度数据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主要有升值预期影响和实际升值影响两种。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进出口均以促进作用为主,但影响随农产品进出口商对未来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波动而波动。人民币汇率对农产品进出口预测误差的最大解释力度分别为11.9%和29.6%,农产品进出口均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农产品进口对农产品出口预测误差的最大解释力度为19.5%。为促进农产品进出口的健康发展,政府应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或缓慢升值,科学引导农产品进出口商对人民币的未来升值预期,扶持农产品进出口企业"做强做大",减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农产品进出口的冲击力度和影响幅度。 相似文献
38.
本文利用偏自相关函数(PACF)、DF检验、工具变量法(IV)等分析方法,对农户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农户消费在统计上是符合随机游走假说的,但实际上有0.223的偏差.1阶滞后以后的农户消费对当期消费仍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在农户消费的增加额中.有47.6%来自农户当期收入的增加,有52.4%来自农户持久收入的增加。因此,虽然理性都是有限的,但与西方典型消费者相比,我国农户呈现出了更多“有限理性”的特点。针对我国农户消费行为,为了开拓农村市场,应该提高农民素质、完善农村市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39.
李圣军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76-80
由于技术采纳过程中的外部性,农户在自利基础上的微观选择并不会导致社会最优的宏观行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无法打破初始的“无效均衡”;二是无法达到社会最优即平均收益最高的采纳水平。为了引导农户的微观选择,实现社会最优的宏观行为,政府必须要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充分发挥其在重塑农户行为动机和实现社会最优采纳水平中的连接作用。 相似文献
40.
"实质课税"原则在税收实践中具有其现实意义;实质课税原则的运用不仅是为了加强税收征管,防止偷税、避税,也应体现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使税负符合纳税人的经济实质;"实质课税"原则的灵魂在于体现税法的公平、公正、合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