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6篇
贸易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22.
根据HSE管理体系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压裂作业中的风险因素。制定一个比较完善的HSE变更管理体系,规避风险,使得生产过程中环境、健康、安全得到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管理观念滞后,法制观念不强,管理制度和手段落后,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等等。为此,要尽快制定和完善一些与其配套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对财务会计基础的管理,将资产处置收益的管理和使用纳入规范管理的轨道,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24.
新疆工业化进程的总体特征及其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英 《生产力研究》2007,3(3):114-116
文章在对新疆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演进及其总体特征进行一般性描述的基础上,通过所选取的工业化进程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各指标的判定标志值,运用统计数据,对新疆工业化所处阶段和水平进行了分析和判断,以期为加快新疆工业化进程的对策研究奠定相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25.
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会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决定》的贯彻落实必将开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崭新时代。为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本刊编辑部特邀请了部分教师进行笔谈。  相似文献   
26.
从新疆乡镇企业发展历程与现状来看,其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认识上不到位、政策体制性障碍、企业产业化层次低、行业布局不合理及自身发展上的欠缺等问题。本文指出新形势下发展乡镇企业的对策:一要靠政府推动;二要靠乡镇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7.
随着日本中亚战略的强化,未来几年日本与中国在中亚地区的竞争将更激烈。研究日本在中亚地区贸易状况及举措,不仅能对我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发展有所启示,还有利于我国及时调整与中亚经贸合作的内容,有效应对来自日本的挑战。分析日本对中亚的出口贸易额、贸易地位、贸易结合度、商品结构以及商品类别,提出重点推进重工业和机电产品进军中亚市场,加强"中国制造"宣传;加快自主品牌汽车进入中亚的步伐,制定长期的出口规划;增加对中亚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中亚对我国的信赖度;重视韩国在中亚的实践经验,搭建双方交流平台等,以促进我国与中亚贸易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8.
李新英 《乡镇经济》2009,25(4):99-101
新疆农村民营经济的发展要与优势资源相结合,大力发展农村的二、三产业,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攻方向,谋求外向化发展,并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要靠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工业园区引导农村民营经济集中连片发展。  相似文献   
29.
节能减排——基于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当前急需构建基于市场和政府的节能减排的制度安排。市场制度方面,首先,要理顺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反映稀缺资源的价格体系;其次,要逐步培育统一的环境能源交易市场。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政策、监管和法律法规方面。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市场机制仍不健全,能源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节能减排需要政府的强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30.
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是新时期应对复杂国内外局势的必然要求。本文从风险、稳定、流通和创新四个维度构建经济韧性评价体系,对我国2007-2020年31个省市的经济韧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韧性较为强劲,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存在明显区域差异,中部和西部滞后于东部地区;直辖市、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陕西经济韧性水平提升较快;经济系统风险性、稳定性持续增强,流通性小幅波动,创新趋势向好;产业结构多样化、人力资本、创新投入、企业家精神以及消费能力对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应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拓展地区内外协同合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改善营商环境,提高我国省域经济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