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2篇
经济学   11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24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命脉,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金融发展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选取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22年的相关数据,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理念入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借助熵值法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并通过异质性分析研究长江上中下游影响效应的不同。结果表明:对于长江经济带整体而言,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区域来看,中游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显著,上游和下游影响效应次之。  相似文献   
72.
以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计算出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用来衡量其产能过剩程度,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和产能过剩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和产能利用率之间均存在“U”型关系,即较低的环境规制会约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剧产能过剩,较高的环境规制会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缓解产能过剩,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与产能利用率的“U”型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3.
农民工从事着城里人都不愿意干的最"脏、险、苦、累"的工作,为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据蔡昉、王德文等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1982-1997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23%.  相似文献   
74.
李晓芳 《银行家》2023,(5):36-38
数字与普惠的有机结合,改变了普惠金融的行业面貌和经营模式,促进金融服务更广泛、更深入、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提高各类群体的金融可得性,不仅能从整体上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还可通过增加高质量产品供应、激发内需活力,促进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5.
人性化设计的新角度——健康工业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是人类生活指数及目标之一,健康对人类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工业设计应服从于人类健康的目标。在人性化设计不断发展的今天,健康工业设计这个概念被提出。其设计目标是健康、愉悦、乐趣,在符合人体的自然规律基础上,以健康地使用为原则,超越了传统关于形式与功能的争论,为设计师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并且为工业设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6.
2007年4月18日,北京,一个沉醉的夜晚. 山西省话剧院(以下简称省话)创作演出的话剧<立秋>为纪念中国话剧诞辰百年赴京展演.演出结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走上舞台,深情地说:你们为话剧舞台带来一股春风.  相似文献   
77.
从2007年4月猪肉价格出现持续上涨到2009年3月出现持续下跌,短短两年时间,生猪生产销售经历了暴涨到持续下跌,实属罕见。为此,我们对我县生猪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及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78.
79.
论文从城市旅游文化的层面,探讨首都文化旅游的持续发展道路。通过调查首都奥林匹克旅游文化资源及持续发展效应分析,及其对奥林匹克文化聚集区的分析,开发公众休闲文化创意产业而带来的服务需求,同时关注社会利益、经济利益和公众广泛的利益,科学保护与开发首都文化资源,并在这个过程中,探索旅游产业升级之路。实现首都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0.
孟艳玲  李晓芳 《商》2014,(1):395-395
为适应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各高校均把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但在实际教学领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对大学生就业没有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现实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对优化创新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基本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