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40篇
工业经济   65篇
计划管理   227篇
经济学   101篇
综合类   30篇
运输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168篇
农业经济   53篇
经济概况   216篇
信息产业经济   10篇
邮电经济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2005年的空调行业,注定不会平静。回首2004年,口水战、价格战、出口战,战事绵绵;展望2005年,在产能过剩800万台、新的节能标准即将出台的情况下,国内空调企业将以何种手段去竞争,空调企业斗什么?  相似文献   
172.
本文从经济与法的角度,论述了经济法的哲学基础、产生和发展,从而说明了其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3.
174.
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再次出现了经济增长加速的势头。从需求方面看,主要是由出口和投资拉动,从供给方面看,增长最快的是重工业,这都没有什么新奇的地方,自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就始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拉力,在前三次经济“过热”(1984-1985、1987-1988、1992-1993)中,投资增  相似文献   
175.
从前三个季度的数字看,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在9%以上已经没有问题,在粮食丰产和大量进口的背景下,消费物价指数也将开始回落,全年应在4.5%左右。中国在宏观调控的前提下,成功地控制了经济“过热”势头,物价平稳,而且实现了高增长。  相似文献   
176.
八十年代的改革,就发展方面来说,具有极为突出的"由重转轻"特征。即是说从改革前三十年高储蓄、高积累和重工业所主导的经济增长特征,转向由消费需求和消费类产业所主导的经济增长特征。八十年代后期,我国居民消费需要结构开始发生升级性变化,从短期消费逐步转向中长期消费,由此引起储蓄投资结构的重大转变,终于使我国经济在九十年代初期走入了"重化工业时代"。在整个八十年代,我国的国内总储蓄率平均为36%左右,而"八五"期间平均为40.1%,1996年估计为42%。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1994年我国已经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仅排在新加坡之后,是世界第二位。随着储蓄率上升,在经济运行中开始出现大量金融剩余,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银行内部出现大量"存差",1991~1996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共增加54584亿元,各项贷款共增加43477亿元,即是说仅仅在六年时间里就出现了11100亿元的存差,而  相似文献   
177.
本阐述了防水行业在加入WTO后,世界知名防水厂商纷纷进入中国的情况下,如何转变观念、转换机制、占领市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8.
切莫情人眼里出西施王建时下,在我们的商企界里,有不少经营者由于太爱自己的产品,往往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只看到自己产品的优点,而忽略了产品的缺点。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景况下,存在这种偏见实为不妥。据报载;日本一企业新生产一种手表,上市后无人问津,...  相似文献   
179.
中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面前,似乎正在选择加速与东盟接近,包括前不久与泰国签订10月1日提前实现蔬菜和水果零关税的协定。但以我看来.中国应有更为理智和现实的选择:与东北亚的四个国家和地区携手,搞“3+2”(中、日、韩加港、台).而不单是“10+1”。 中国和东盟接近,更多的是着眼于亚洲地区的国际政治关系。如果把东盟看作  相似文献   
180.
王建 《宁波经济》2007,(8):10-10,17
毋庸置疑,中国目前存在着巨大的生产过剩。这种过剩在目前没有表面化,是被新全球化浪潮所产生的巨大外部需求所掩盖了。但是物质产品过剩通过出口所形成的贸易顺差转变成了另一种形式,就是货币领域的流动性过剩。因为贸易顺差所形成的外汇收入在流入国内金融体系后,等同于新增了大量的基础货币,参与了国内货币的创造过程,从而使广义货币的数量急剧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