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94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4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推广中国文化,让我们的产品产生文化上的吸引力,有利于我们逐渐摆脱卖苦力的地位。与朋友聚会,正在召开的“汉语大会”成了热门话题。席间说起中国政府将投巨资在海外办百所“孔子学院”,一位朋友颇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这种投资固然可以满足“汉语热”的需求,但国内尚有大量失学儿童,教育负担非常繁重,把有限而宝贵的教育资源转移到国外,廉价提供给别人,其合理性恐怕值得商榷。他进一步推论,这种政策背后的政治性目的压倒了社会与财政的考虑,本质上是一种国际化的作秀,其主要目的与其说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不如说是为了满足中国人自己的某种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52.
今天的美国人不得不依靠权势来维持现有的地位,而这条道路上充满了嫉妒、怨恨与冲突。  相似文献   
53.
装备制造业:动态、政策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本文论述了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动态与趋势。通过对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主要政策措施的介绍,提出了如何回忆推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设想。  相似文献   
54.
加入WTO后我国汽车工业形势分析和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已经成为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国际地位不断提高。1997年,1998年和1999年全球汽车总产量分别为5405万辆,5193万辆和5470万辆,我国汽车总产量分别为158万辆,163万辆和180.3万辆,分别列世界第11位,第10位和第9位。1998年和1999年全球轿车总产量分别为3733万辆和3866万辆,我国分别为50.8万辆和57万辆,分别列第14位和第13位。所以,从总量上看,中国已经是汽车生产大国。年产50万-150万辆经历的时间,国外十大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平均为9.5年,中国为5年(1991-1995),仅次于美国和日本。1995年中国就具备年产240万辆汽车的能力,目前的生产能力在280万辆以上,其中轿车100万辆以上。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太慢。另外,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大也是最后一个潜在的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55.
中国的政治变革可以称为“政治现代化”,它包含部分民主趋势,但是含义远比后者丰富,也更务实。  相似文献   
56.
越来越“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也在为中国的“国家媒体形象公关”提供必要的辅助手段。和平发展是我们在战略机遇期的国家战略基本构想。这一构想要取得成功,关键是我们对和平的偏好与承诺能够获得国际社会主流力量的基本认同。但是目前看来,这一构想的最薄弱环节可能在于外宣工作,即我们的政策宣示以及体现这一政策的具体行为都无法将和平的信息充分有效地传递  相似文献   
57.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人民币要不要和如何国际化”,而我觉得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美国主导的全球商品一资本大循环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全世界的资金为什么都要流向美国/美元资产。  相似文献   
58.
翟东升 《IT经理世界》2009,(20):110-111
日本新首相鸠山由纪夫在《日本的新道路》中指出,日本应当回归亚洲,用东亚地区一体化来取代全球化。  相似文献   
59.
大国的兴衰是平衡的产物吗?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迪尔沃思讲座教授保罗·肯尼迪可称为近30年来最享盛名的国际关系史和战略史学家, 著作等身,尤其是1987年写成的《大国的兴衰》一书在世界各国的学者和国务专家中广受追捧,一时洛阳纸贵,翌年就有两个中文译本出版,乃至到了今天,国内仍在不断再版。我第一次读  相似文献   
60.
一个适宜实行民主的社会应该是这样的:它的外部包着硬壳以保护其独立与完整,同时内部却又充分交融而能循环流动。这两年美国人致力于在全球各个战略重心地区推广自由民主。有些地方使的是和平手段(俄罗斯周边的几个国家),有些地方用的是战争与战争威胁(阿富汗与伊拉克)。活跃在华盛顿的新保守主义战略家之所以为此不计成本,是因为他们相信,构成美国全球战略的枢纽环节是对敌对政权的民主化改造。换言之,只要(只有)敌对政权都被民主的政府所取代,美国就(才)可以实现它所需要的最主要战略目标:消灭恐怖主义,拓展全球权势。这种逻辑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美国国内都遭到广泛批评。在现实主义者看来,对民主化的过分执着与其说是深思熟虑的全球战略的产物,不如说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发热症状。他们认为这种执着扭曲了美国全球战略目标应有的轻重缓急次序,将把美国的现有优势和潜力白白浪费掉,最终可能会加速美国的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