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79篇
经济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运输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64篇
农业经济   16篇
经济概况   4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全美第一经营者”──查理士·布兰奇享誉世界经济界的美国《金融世界》杂志,曾不惜篇幅详尽介绍了世界企业巨子、美国道氏国际化学公司董事长──查理士·布兰奇的成功发迹之路,并推选他为"美国最优秀的经营者"且奖赠金牌以示鼓励。查理士·布兰奇.是以一名技师的...  相似文献   
92.
世界造船业的“强心剂”──坪内寿夫胡羽坪内寿夫,是世界企业巨子中的“营销奇侠”。他以“愿成为社会最信赖的经营者”为奋斗宗旨,先后从事过建筑、机械、水产、海运、食品、旅游、造船、超级市场、金融保险等近百种五花八门的行业,并且出人意料地一一取得了辉煌的战...  相似文献   
93.
专买倒闭企业的“回天之神”雅格布胡羽在西方经济衰退,市场萎缩、利率暴涨、消费低廉的狂轰滥炸下,肆虐的企业倒闭、公司破产"黑色风暴",无情横扫着欧美大陆及巴西本土。在这些世界企业家魂不守舍、惶惶不可终日的厄运面前,要想保持生存、力促稳定亦非易事,则根本...  相似文献   
94.
胡羽 《开放潮》2002,(3):59-60
2000年下半年,曾经风风火火的香港IT业,象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超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那样,莫名其妙地闯上了高科技信息业海洋中的巨大冰山,致使许许多多搭乘的五花八门网站,被倒闭关门的滔天巨浪无情吞噬,有的甚至连尸骨也无从寻觅。号称香港“中文亚马逊”的网上书店-博学堂也步其后尘地以3年负债高达3000余万港元的巨额亏损,历经3年零8个月的由盛转衰短命生涯,一步三回头地退出了香港网上购物的超强竞争市场。为何“博学堂”仅仅只存活了44个月,就成了香港IT业惨烈争斗的“替罪羊”?为何财大气粗“博学堂”CEO-余志明,却在不到4个年头的苦苦折腾之后,好心不得好报地蜕变为身无分文且债务缠身的“倒霉蛋”?  相似文献   
95.
胡羽 《经营者》2004,(5):172-175
在世界车坛风起云涌的群雄争霸战中,是谁以产销大众汽车、高档汽车、面包车、跑车、四轮驱动车、商用车等众多车型,荣膺环球车坛汽车销量“亚军”称号?  相似文献   
96.
从美国本土卷起的一股“桑德斯旋风”,迎风破浪地刮过了大西洋,直奔国际金融业的“老巢”——英国伦敦。它以酿造啤酒而闻名世界的“吉尼斯集团”为“杀手锏”一举击败了强硬的竞争对手——英国“阿盖尔超级市场集团”,甩出27亿英镑的巨资,一口吞下了英国最大的苏格兰威士忌厂家——英国造酒公司。这一由“主刀手”桑德斯操纵的本世纪最大的企业兼并案,令不可一世的世界经济界权威们,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那么,以桑德斯为首的“吉尼斯集团”,是如何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这场大兼并“肉搏战”的胜利呢?究其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舟山群岛新区企业人才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深入剖析舟山群岛新区企业人才聚集的瓶颈,提出应从加大企业人才引进集聚力度、加强企业人才培训机制建设、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制定对策,促进舟山群岛新区企业人才集聚,以更好地保障舟山群岛新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8.
一个新加坡小伙子,18岁时就立下了做一名企业巨子的鸿图大志,经过长达63年的求索和拼搏,终于在自己81岁时实现了青年时代的夙愿,把一个收购废铜烂铁的小小五金行———合成发公司,发展壮大成东南亚地区首屈一指的船舶与石油工业五金器材“供应大王”———合成发(股份)有限公司。他,就是合成发集团主席———林文鸳。今天,林文鸳统领着的是一个年营业额高达3770万新加坡元、税前盈利超过890万新加坡元的现代化企业集团。林文鸳,1918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3岁时不幸失去了自己的领路人———父亲,生活的重担全…  相似文献   
99.
100.
胡羽 《经贸世界》2001,(4):60-62
一个新产品投入市场后,必须要一个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目标消费群体的热情认知和一致认同。倘若没有一个众人皆知的品牌,再好的质量、再优的性能、再美的外观也会因“名份”问题而遭受市场冷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