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17篇
综合类   3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2篇
经济概况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解决资源约束、环境污染、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甚至劳资冲突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的突破口。然而,增长模式的转换,不是经济增长和要素结构转变的自然结果。而是一场与战略方向和政策框架调整协同推进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8%,这一现象被称为“中国奇迹”。然而,我国的高增长带有明显的高投资、高能耗和高排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一、研究的概念框架和理论基础 产业集群研究最核心的任务是回答什么是集群创新绩效的决定因素。20年来关于产业集群的学术成果,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经验实证,无论是比较研究还是历史分析,都试图找到决定或影响“产业集群持续绩效差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分析了沈阳国际鞋城投建电子商务网站的可行性分析,进而对沈阳国际鞋城投建电子商务网站的框架性进行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5.
贺俊 《经济师》1998,(5):54-54
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路贺俊一、国有资产产权明晰化是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条件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旨在于明确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责、权、利,形成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股东与董事会间的制衡关系是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新质生产力具有迥然于传统生产力的生成机制。引领全球突破性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就要能够领先于其他国家提供更加适合突破性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消除不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是新质生产力领先发展的必要条件,提供相对于其他国家更加有效的增量制度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一是在恰当的领域和产业发展的特定阶段有效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全局协调作用;二是在转变地方政府发展导向的前提下,更充分地发挥地方政府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IS—LM模型与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S—LM模型是凯恩斯理论体系的主要分析工具。本文通过对我国IS曲线斜率、LM曲线斜率的分析,我们认为很难比较出目前财政政策作用与货币政策作用的大小,而考察开放经济下的IS—LM—BP模型,我们认为财政政策在目前起主要作用,而货币政策起配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际间产业转移对产业组织的影响——以家用电器业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家电业发展的国际间产业转移性质决定了企业行为的激励结构 ,这是家电企业技术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其结果是企业竞争手段的单一和市场结构的分散化。国际间产业转移视角的研究有益于我们对我国家电业的产业组织状况进行更为逻辑一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个基于产品水平创新和人力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介绍了内生增长理论的三条主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罗默模型与卢卡斯模型融合的逻辑合理性;其次在罗默模型基础上引入卢卡斯把人力资本内生化思想,构造了一个新的模型,并找出了新模型的均衡解;最后,通过比较新模型的结果与上述两个模型的结果,我们发现,对实现经济持续均衡增长而言,重要的不仅是教育与研发投入的规模,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本投入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贺俊  陶思宇 《经济纵横》2019,(10):64-7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最初几乎全部依赖国外技术支援到依靠归国科学家和自力更生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工业创新体系,由改革开放初期的技术引进到本土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在市场应用过程中不断形成再创新能力和正向设计能力,再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企业原始创新能力的形成,中国工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后发国家技术赶超路径。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背后是中国工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日臻完善,由改革开放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到企业主体地位逐步提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有企业主导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成为主要的技术来源,再到后来不同所有制企业开展多元化的创新竞争,特别是民营企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能力的显著提升,中国逐渐形成了内生、自主的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当然,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中国工业技术创新仍然任重道远,针对技术标准、基础软件、核心零部件和复杂生产装备等仍受制于人的问题,应加快推进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