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73篇
计划管理   106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贸易经济   79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6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贾昌荣 《东方经济》2004,(10):44-47
刚刚从一家药厂区域销售代表岗位上“退”下来的陈兵,终于在而立之年拥有了一家完全属于自己的公司——吉林健康金商贸公司。由于谙熟药品、保健品市场操作,他成功地取得了一种新产品——抗肿瘤产品(保健食品)的代理权。按照他的计划,2004年4月份正式在省城上市。而让他大跌眼镜儿的是2004年3月,抗肿瘤产品市场大战就已硝烟滚滚,广告战此起彼伏,终端消费基本依赖于广告拉动。通过研究市场和几种典型竞争  相似文献   
53.
案例:营销部魏经理被天利公司老板从竞争对手那里挖来已半年有余,可是魏经理觉得越干越没劲.魏经理刚到公司时,手下的6位销售员都是企业“元老“级人物.虽然企业成立到现在仅有3年多的时间,可这6位销售员从一建厂就在这儿工作.……  相似文献   
54.
任何一家企业,自从其产品或服务进入市场的那一天起,就在市场上不断变化或者保持着自己的位置,或是市场领导者,或是充当市场挑战者、市场跟随者、拾遗补缺者四种角色之一。但是,企业在市场中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是大家的,企业总是为利润和市场份额而战,竞争使企业不断变换位置。根据美国、日本、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每一个行业市场份额分割的最终归属是几家处于绝对优势的大企业主导市场,而这几家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白热”而激烈。就在这些大企业竞争角逐的同时,市场的后进者(包括市场挑战者、市场跟随者、拾…  相似文献   
55.
<正> 急于新品进场的供应商,面对与终端商的利益冲突是否要一味地屈服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发现,新品进场的关键不是"能不能进",而是"该不该进"。终端商的要求也不再是"让不让进",而是能不能答应新品进场的附加条件。因为这些附加条件关系着终端商与供应商各自的切身利益,从而成为双方谈判冲突的焦点。作为供应商,只要在进场前弄清冲突的根源,并根据冲突的表现做到事前规避、事中控制、事后化解。那么供应商就会"摆平"与终端商的各种冲突,成功进入终端。  相似文献   
56.
销售就是98%对人性的理解加上2%的产品知识。感官体验最人性,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来设计感官体验以建立好感。美国品牌营销专家马丁?林斯特龙、营销专家阿莱德哈娜?科瑞斯纳、英国音乐策划人丹尼尔?M?杰克逊分别推出了大作《感官品牌》、《感官营销》、《声音品牌化》,向企业展开了感官征服市场的营销路线图,也宣告了感官营销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57.
贾昌荣 《人力资源》2023,(13):20-24
<正>企业遭遇人力资源危机的主因是企业的人才管理出了问题。人力资源危机是在企业管理失控状态下出现的组织文化危机、员工忠诚度危机,以及人力资源过剩及人力资源短缺等危机。  相似文献   
58.
<正>很多培训师正在砸掉自己的饭碗,正在断掉企业的培训梦!原因很简单,多数培训师为企业做培训提供的都是“通用方案”。要知道,企业存在的问题需要抽茧剥丝,培训师的角色应是企业问题的解构师,有责任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这才是真正的传道、授业与解惑。  相似文献   
59.
工业原辅料促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集客.即吸引并聚集客户;二是成交,达成首次交易:三是忠诚.通过深度合作扩大交易、延续交易。工业原辅料促销的基本手段是传播,促销的本质是沟通。工业原辅料企业与下游客户之间沟通的是“价值”,即合作价值.或者说价值的双向渗透与认可。对于企业来说,先感应价值,再设计价值、提供价值;对于客户来说,则是先体验价值,再评价价值、回应价值。  相似文献   
60.
贾昌荣 《人力资源》2012,(11):32-35
作为管理者,是希望"员工主动拼命为你干",还是希望"你领着员工拼命干"?很显然,管理者无不希望自己在与不在,或者干与不干,员工都能拿出"拼命三郎"的工作精神,积极、主动、富有成效地完成预期的工作目标,甚至超越预期目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其实,这种工作精神就是自动自发。自动自发不能简单地用积极、主动、肯干来概括,而是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员工视企业为家,以为自己工作为理念,实施有效自我管理,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充分有效利用内外资源,达成甚至超越预期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