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61篇
工业经济   130篇
计划管理   405篇
经济学   385篇
综合类   188篇
运输经济   29篇
旅游经济   10篇
贸易经济   195篇
农业经济   115篇
经济概况   348篇
邮电经济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通过揭示退耕还林(草)工程背景下陕北地区近2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规律,旨在为陕北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及新一轮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推进提供参考。[方法]以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年、2000年、2015年3期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以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为节点,利用土地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生态服务价值损益表等方法对陕北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景观格局演变以及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分析,借助相关性系数对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及生态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1)草地、耕地和林地是陕北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面积减少,林草地面积持续增加且增速加快。(2)近25年,陕北地区景观格局的连接性和通达性降低,景观格局主要呈破碎化发展趋势。研究区各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增大,空间异质性增加,草地是该地区的优势景观类型。(3)陕北地区1990年、2000年和2015年各类生态系统提供的总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38919亿元、39431亿元和40622亿元,退耕还林(草)前年均增长率为1396%,退耕还林(草)后这一比率增加至5622%。[结论]受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影响,陕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均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不同的景观指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和趋势不同,水域和林草地面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正相关,未利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土地利用作为地球表面与人类活动连接的纽带,明确其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对于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文章以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功能区为例,从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来探究研究区在199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年际变化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2015年草地面积为329.52万hm~2,占总面积的81.17%,是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土地利用类型, 1990—2015年草地总量略有减少,减幅为0.04%;湿地作为研究区第二大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先减后增、整体减少的趋势,整体减幅为0.36%;其他土地面积减少1.39万hm~2,减幅为19.05%;面积增加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面积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增加8 480hm~2,增幅高达102.60%;人工表面面积增加6 075hm~2,增幅为29.47%;林地面积增加了2 908hm~2,增幅10.48%。草地、湿地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表现为净转入特征,耕地、林地和人工表面用地表现为净转出特征。区域经济和农畜因素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论]草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换是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区域经济和农畜因素共同影响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相似文献   
83.
农村养老保险规定和完善着公共财政的职能范围;公共财政是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依托和物质基础,财政主体的权力结构、制度的包容性、法制化决定着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国要实现公共财政与农村养老保险之间的制度性耦合,需要根据农村养老保险的产品属性清晰界定公共财政的职责权限,规范公共财政各主体之间的权力资源配置,吸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4.
文章主要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来探讨影响江宁区社区居民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需要的因素和被调查者人口学特征。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南京市江宁区1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经过统计分析,掌握南京市江宁区社区慢性病患病率与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以及文化程度之间的关系,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地控制社区医疗及卫生服务成本,提高卫生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5.
智慧城市建设已成发展趋势,是跨学科研究的热点.智慧城市理念为城乡规划学科发展提供了全新图景,将智慧城市理念引入城乡规划研究既必要也可行.在阐释智慧城市概念、实践、评价体系和理念的基础上,借用“智慧规划”对智慧城市视野下城乡规划展开研究的概念框架与关键领域进行探讨.“智慧规划”应具有系统性、智能性、共享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其关键领域包括智慧化提升城乡规划自身能力和智慧化解决城乡规划中遇到的问题两个方面,并就具体思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6.
基于2002—2007年四川省可比价能源投入产出表,分析了四川省6部门的异质性能源的完全能耗系数的变化趋势;采用因素分解法,将能耗强度总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分解为直接能耗变化、产品技术变化和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能源消耗强度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02—2007年间,除农业外,其他产业部门的煤炭完全能耗系数均呈下降趋势;除了建筑业的天然气完全能耗系数呈上升趋势外,其他产业部门的该系数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最终需求结构变动促使各类能源的消耗强度总量呈正向变化;直接能耗变动是影响4类能源的消耗强度变动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7.
我国资本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一板、二板和三板市场的多层次格局,但与资本市场要求的"纵向分层、横向多体"的设计目标相距甚远。通过分析单层次、单主体的资本市场结构不完善、垄断严重、缺乏竞争、上市品种分割及运行模式僵化等多重弊端,当务之急是构建以两个主板市场,三个二板市场,七个三板市场和多个四板市场为中心的多层次、多主体竞争经营的资本市场,以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8.
基于2002-2012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将能源消费强度分为低、中和高三个层次,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系统广义矩(SYS-GMM)分析方法,对工业化、城市化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均会导致地区间能源消费强度的增加,但城市化对低能源消费强度区域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高能源消费强度区域的影响却十分明显。此外,上一期的能源消费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能源价格和技术创新等均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中国存在技术创新的反弹性效应且能源价格对技术创新有诱致性作用。  相似文献   
89.
关于因子分析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子分析作为探索系统内运动规律的重要工具之一被广泛使用。因子分析属于描述性分析,它能够保证在数据信息损失最小的前提下,从大规模的原始数据群中,迅速将重要的信息提取出来。将高位的数据集合进行降级处理,迅速地揭示系统中的因子结构,使人们对该系统达到尽可能充分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0.
关于政府打击假冒伪劣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假冒伪劣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打击假冒伪劣,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具有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模型并扩展到不完全信息,进而引入不确定性,分析了政府打击假冒伪劣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打击假冒伪劣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