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60篇
  免费   654篇
  国内免费   87篇
财政金融   3750篇
工业经济   2008篇
计划管理   6486篇
经济学   5703篇
综合类   3126篇
运输经济   211篇
旅游经济   187篇
贸易经济   3428篇
农业经济   1917篇
经济概况   5023篇
信息产业经济   4篇
邮电经济   58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541篇
  2021年   793篇
  2020年   751篇
  2019年   434篇
  2018年   418篇
  2017年   748篇
  2016年   580篇
  2015年   754篇
  2014年   1075篇
  2013年   1556篇
  2012年   2517篇
  2011年   3750篇
  2010年   3467篇
  2009年   2183篇
  2008年   2376篇
  2007年   2196篇
  2006年   2371篇
  2005年   2140篇
  2004年   612篇
  2003年   571篇
  2002年   494篇
  2001年   492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状况亟待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地开展的信用村、户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发展,公民诚信观念和信用意识有所提高.但是当前农村信用建设状况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农村整体信用环境较差、部分农民信用观念淡薄,对不讲诚信的贷户和企业,缺乏有效的诚诫、制裁等措施,导致农村信用环境恶性循环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支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22.
在寡头竞争市场环境下,生产完全互补产品的厂商可以通过谈判签约并使用"混合捆绑"策略进行竞争,如电信运营商与手机厂商共同推出的签约套餐和预付费套餐。针对这种行为,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两组互补品厂商的寡头博弈模型,研究混合捆绑销售契约对市场价格、厂商利润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只有一组厂商签订混合捆绑销售契约时,签约厂商能够从捆绑折扣中获得竞争优势,而竞争对手则被迫降低自己产品价格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当两组厂商均签订混合捆绑销售契约时,围绕捆绑产品的竞争将使得捆绑折扣进一步提高,但各自的利润却下降了。然而当这种签约策略内生时,所有厂商将选择签订契约并进行捆绑销售,从而陷入"囚徒困境"。最终,在互补产品"纵向外部性"和系统产品"横向外部性"的共同作用下,混合捆绑销售契约提高了消费者剩余而降低了社会福利。基于本文分析,应该反对竞争政策对厂商谈判签订契约使用混合捆绑策略进行竞争的行为。文章的贡献在于从契约的角度研究厂商之间的捆绑销售策略,并运用统一的分析框架考察了不同契约结构下厂商实施捆绑销售的动机,对于深化捆绑销售的理论研究和完善竞争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23.
李静  孙亚运  邓苠苠 《财经研究》2021,47(9):154-168
高铁快速发展带来整体经济的突飞猛进,也带来小城发展变化。文章通过选取2010至2018年881个小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高铁建设对小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可能引致部分小城人口的外流,或许加剧了部分小城人口的空心化程度。作用机制甄别结果表明,高铁通过引致消费需求外流、滞后产业结构升级和助推房价攀升途径予以实现,其中滞后产业结构升级是更为重要的传导途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不同规模的小城市而言,高铁开通可能造成人口流失的程度具有明显差异性,城区人口规模在0-20万的小城市,人口流失程度要明显低于城区人口规模在20-50万的小城市。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铁建设并未形成开通高铁小城和未通高铁小城间的经济增长差距;同时,对于开通高铁小城间的内部经济增长差距,也未得到有效验证。总之,小城应充分考虑自身区位劣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等条件,在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发展高铁经济。  相似文献   
924.
廖理  张学勇 《经济研究》2008,43(8):77-89
本文利用中国家族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季度时间数据,实证研究股份全流通纠正终极控制者利益取向的有效性,进而对股改的公司治理效果做出判断。股权分置带来的弊端是持有非流通股的公司控制者利益取向与公司市场价值的背离,产生严重的代理成本并阻碍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全流通之后股权定价基础的一致,是否带来了终极控制者利益取向有所回归于上市公司价值?本文的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的确导致了大部分家族终极控制权的下降,不过一些家族终极控制者通过收购股权、定向增发等形式来巩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股改之后家族终极控制者掏空上市公司的程度呈显著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改之后家族终极控制者的掏空动机发生了显著改善。全流通确实有效地纠正了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者的利益取向。  相似文献   
925.
汇率与股价变动关系:基于汇改后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张兵  封思贤  李心丹  汪慧建 《经济研究》2008,43(9):70-81,135
研究我国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后汇率与股市的关系及其传导机制,有助于深刻认识金融市场联动特征,对于防范金融市场风险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实证发现了汇率和股价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从长期来看,两者关系符合流量导向模型,上证指数受到汇率长期影响,从短期来看,股市和汇市存在着交互影响,汇率变化影响股指变动有时滞。运用滚动窗口的Granger检验和加入其他重要宏观变量的多变量协整检验,本文证明了这种长期关系具有较强的稳健性。进一步从板块指数与汇率的关系来看,房地产、金融、民航、石化、钢铁指数均与汇率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汇率变化是这些板块指数的Granger原因。最后,本文对实证结果做出分析并指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926.
论刘少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经济是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如何认识和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面临的重大问题.刘少奇在探索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道路过程中,明确提出了利用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他关于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构成理论为党和新 中国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他关于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剥削、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以利于国计民生、以利于工人生活的改善、以利于生产力的提高等一系列重要而独创性的见解,不仅对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做出了杰出的理论贡献,而且丰富和充实了毛泽东思想宝库,也给我们今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正确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27.
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文章基于当代与传统正念概念的辨析,阐释正念领导力的内涵、概念与特点,深入剖析了正念对领导者所产生的"正念觉知—自我调节—自我反思—正念行动"的螺旋演进机制,从而揭示正念领导力的生成机理,进一步提出正念领导力发展能力维度,并构建正念领导力的动态发展整合模型,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区别于当前管理学中涌现的正念研究,文章重点探究了正念对工作场中领导行为的作用和动态发展机制,弥补现有领导力理论研究不足,并为企业提供可借鉴的领导力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928.
传统的IS-LM模型由于存在许多缺陷一直以来都备受批评。理性预期革命之后出现的基于跨期动态最优化的IS-LM模型却能够很好地克服传统的缺陷,逐渐受到当代宏观经济学家的青睐。本文尝试在最优化IS-LM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对定期存款的配置行为,加入政府和国外部门,将模型拓展为四部门三资产模型,然后利用中国数据采用理性预期的方法对参数进行估计,并解释了方程系数的含义。最后对于模型如何实现动态化用以描述经济的演化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29.
本文在传统凯恩斯模型和新古典总供需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可计量的财政政策利率效应分析模型,并利用2LS方法对模型进行了估计,得出几点结论:一是我国财政政策对真实利率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二是财政政策与真实利率之间无关性的估计结果并没有受财政赤字弥补方式和经济运行机制变化的影响;三是相对于财政政策,我国货币政策对真实利率的影响更显著,货币政策的相机变化通过利率机制对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抵消作用,但程度有限。上述结论意味着,我国财政政策通过利率机制对私人部门投资需求产生的挤出效应是相当有限的。  相似文献   
930.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效率与差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利用Malmquist指数和一系列反映地区差异的统计指标对中国216个地级市1990~2004年经济增长的效率和差异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针对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经济表现出的新特点,采用因子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影响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16个地级市TFP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城市经济的地区差异明显且呈扩大趋势。2000年以来影响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因子强度依次为: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与市场化水平和要素投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