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95篇
  免费   543篇
  国内免费   133篇
财政金融   2021篇
工业经济   1185篇
计划管理   3891篇
经济学   3302篇
综合类   2070篇
运输经济   178篇
旅游经济   129篇
贸易经济   2499篇
农业经济   1037篇
经济概况   2618篇
信息产业经济   7篇
邮电经济   3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293篇
  2021年   535篇
  2020年   421篇
  2019年   265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401篇
  2016年   335篇
  2015年   567篇
  2014年   762篇
  2013年   992篇
  2012年   1466篇
  2011年   2070篇
  2010年   1983篇
  2009年   1382篇
  2008年   1452篇
  2007年   1395篇
  2006年   1465篇
  2005年   1166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This study examined how entry‐level employees interacted with social media during three stages of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They navigated between four different media affordances (persistence, editability, visibility, and association) while experiencing them as both enabling and constraining in different socialization stages. Qualitative interview data analysis revealed during 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 job applicants realized visibility and persistence in relation to institutional and individualized socialization. During encounter, new employees managed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life boundaries carefully against the association and visibility affordances. Although some participants used both public and enterprise social media for obtaining job‐related information and understanding coworkers and company culture, during metamorphosis, most interviewees adopted passive information seeking strategies and experienced a paradoxical tension between the enabling and constraining affordances of social media. Findings are discussed with regards to employees’ exertion of agency in managing their professional impressions and coping with high levels of uncertainty and vulnerability during early stages of socialization.  相似文献   
12.
沈永建  徐巍  蒋德权 《金融研究》2018,457(7):49-68
本文将视角聚焦于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重点研究金融抑制对银企信贷契约的异化。研究发现,在金融抑制背景下银企之间存在以留存贷款为表现的隐性契约,用以帮助银行在满足管制要求的同时追求利润最大化。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发现隐性契约的发生与否会随着货币政策、企业特征等因素的改变而有所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利率变相市场化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则发现,这一隐性契约对企业价值产生了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Has the Chinese economy approached the ‘Lewisian turning point’ that marks the ending of the initial phase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fuelled by surplus labour? In this paper we undertake an interpretative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on this issue,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labour market conditions prior to the reforms and structural change of the past three decades. The available evidence is mixed, and our assessment makes a strong case for probing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to labour mobility from an economy‐wide perspective, going beyond the confines of the rural economy.  相似文献   
14.
孙喜  毕亚雷 《开放导报》2021,(3):95-104
我国国家创新系统和公共研发体系在应对当前国际竞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暴露出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创新链过度分工问题,使各创新主体脱节.定位于工业研究院的新型科研机构,在创新组织和成果转化中正在逐渐显露出独特的优势,成为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的重要突破口.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科学技术为枢纽、以产业协同为触媒的"渡船模式",通过协同创新克服科研与产业之间的缺失环节,成为贯通创新链、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全面发展,适应新的形势,用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来振兴民族,促进国家发展和党的事业进步.  相似文献   
16.
根治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阐述了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是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反映的是物质生产。改革开放后,非物质性服务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1998年石油行业重组改制和2000年股份公司改制上市、股份制石油企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经济关系和会计核算方法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增加值这一重要经济总量指标的核算方法进行研究已迫在眉睫。增加值有三种核算方法:一是生产法,二是收入法或分配法,三是支出法或最终使用法。文章结合石油企业的实际,着重讨论了前两种核算方法,包括基本原则、计算公式、主要指标、资料获取,以及对生产法和收入法增加值计算结果不等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warrant price and stock price reactions to the announcement of warrant life extensions by REITs. As predicted by option pricing theory, warrant prices increase in response to these extensions. The stocks of REITs making the extension announcements experience average abnormal returns that a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zero. Thus, total firm value appears to increase, with the gains accruing primarily to the warrantholders.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说明,提供了作者进行施工企业评估过程中对其对外承接项目评估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施工企业对其在外所承接项目的权益是一种债权,同时明确了合理确定项目给企业所能带来的应收工程款以及取得应收工程款可能发生的风险是此类项目评估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