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和建设工作在未来我国低碳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定位:城区的绿色生态建设经验会提供未来城市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的技术路径。然而,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规划管理部门与规划设计单位都面对一个科学验证问题:在审批的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方案到底会排放多少温室气体,特别是CO2的排放量?针对建立以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管理为平台的碳排放评价方法,强调在法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体系内纳入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重要性,探讨梳理在城区层面评估碳排放量会遇到的技术问题与应对方法。建议把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内的活动量及排放系数的详细类别重新排列,针对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理手段,把碳排放评估方法按主要政策领域和重要功能划分为9个板块,把城区的空间规划管理作为控制碳排放的平台,建立适合中国绿色生态城区的初步碳排放评价方法。建议的绿色生态城区碳排放评估方法可以应用到现有城区和规划的城区。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对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主要关注的还是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的技术目标,虽然评价内容可以分为规划设计评价、实施运管评价两个阶段,但具体的评价体制并未能提供城区在运营阶段的实际碳排放量值的定量评价。要对绿色生态城区在运营阶段对城市整体低碳发展的碳排放减缓贡献有明确的监控方法,必须要建立我国城市绿色生态城区运营阶段温室气体特别是碳排放量的测量、验证与报告(MVR-Monitoring,Verification,Reporting)管理体制。梳理目前有关城市碳排放量度监控方面提出相关的方法,再通过对城区建设管理流程和责任主体的分析,提出一套运营阶段碳排放量测量、验证与报告体制建议。管理体制包括针对我国城区尺度建设项目的 7个排放板块,提出对每个板块的报告主体、核算物理边界、核算周期、核算气体种类、核算运行边界、数据获取方式以及报告指标等要求。同时,为了保障实施,建议明确执行主体层级结构和报告关系,包括对各主体在项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要求,建立责任约束效应的测量、验证与报告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碳审计在总体规划中的角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所有国家地区都会受气候变化影响,无一例外.全世界需要要走向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低碳经济"一概念被提出.低碳经济是指一种发展模式,在经济增长中排放最少之温室气体,以高能源效率产出,推动可持续之社会发展.目前我国把城市经济、社会、环境体系作为单元出计量碳排放量之实施经验不多,更没有具体项目把碳审计概念融进我们之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内.城市规划建设作为直接影响城市碳排放之决策环节,这缺口必须通过把规划编制过程和手法扩展.最基本任务是把"碳排放审计"概念实施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本文笔者就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流程和规划管理提出建议,深化我国城市规划决策流程,应对气候变化之挑战.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手段必然有其成本,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政策也不例外.政策手段带来的成本与效益需要有科学性及客观的分析,才会帮助政府在制定政策及建设项目时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率,达到优化经济资源之目的.本文提出需要对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手段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必要性,要从科学客观角度建立低碳城市成本效益理论和方法,应用评估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政策和投资决定.并针对我国城乡规划体制内具有法定效力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手段,提出在实施低碳生态城市控制指标时要考虑产生的经济成本与效益,以近期完成的石家庄正定新区低碳生态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解释.  相似文献   
5.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要达到可有效全面推广,管理机构设置与管理模式必须有体制层面的支持,目前我国主要的低碳生态规划实践还是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停留在技术应用讨论和设计审批,对管理体制的环境要求在探索阶段中,缺乏有关的分析研究。以上种种问题都导致生态示范城区的建设推进较缓慢。适合的绿色设计技术应用是实践低碳生态城区建设的主要考虑,但要能在我国目前高速度的城市化过程中推广低碳生态城区建设,必须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规划建设治理体制,才可以提供在法制和制度上的保障。建立一个低碳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体制实施环境的分析框架,从四个体制组成部分分析规划管理体制的实践经验:(1)管理平台与技术能力环境;(2)控制性指标的实施与审批流程;(3)外部政策环境;(4)建设单位与开发商的参与,并以无锡太湖新城生态城项目为案例,分析项目在法定控制型详细规划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从而探讨低碳生态城区的实施对法定规划体制保障的要求,带动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迈向近零碳排放与正气候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巴黎举行的第21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提出了实现全球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城市要迈向零碳排放的发展模式不能只局限在建筑的技术应用层面。从空间与多元化手段整合的要求上,零碳排放的发展需要通过于城区空间层面创新规划、设计、运营路径达到。提出"正气候"的城市项目发展模式,作为未来我国城市通过城区建设更新带来的机遇,迈向零碳排放的手段。正气候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引导我国城市发展尽快达到碳排放峰值。在我国城市还有20年城镇化的历程中,一方面可以把未来新建城区的碳排放量最少化,同时也要把握城区发展和更新的机遇,以项目带动城市空间(如土地-交通结构)重组、低碳投资,推动市场手段与体制改革,为周边城区带来减低碳排放的外部性效应,从而达到整体净负碳排放的"正气候"效果。迈向正气候的城区发展模式,在实施保障方面需要跳出以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传统政策思维,不限于在建筑尺度的设计手段,而要积极探讨在城区空间尺度可以带来的外部性减碳手段,包括推动分布式能源建设、绿色出行、废物零填埋、建筑节能管理服务、城市森林等。与此同时,需要在目前我国法定城市规划与建设流程上提出创新体制,引入动态监控碳排放机制,保障减碳排放目标能够通过法定管理体制贯彻城区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达到正气候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今天讲商业建筑设计,举一些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有些在国内的,有些在日本。它们代表了很多外资者来中国发展零售方面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8.
目前绿色建筑的政策讨论还是集中在技术应用层面,对经济研究十分缺乏.论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分析理论和方法.绿色建筑的宏观经济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在整体经济体系内额外带动的产值,二是额外产生的就业机会.并以实例和数据,通过建立直接与间接相关产业后向前向影响模型,及绿色建筑额外增量产值对本身就业的带动关系分析,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绿色建筑的整体宏观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