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工业经济   18篇
计划管理   20篇
经济学   19篇
综合类   8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国有企业性质与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是国有企业性质研究的崭新视角。从人力资本的理论角度分析,国有企业的制度性本质,并不是一个物质资本的产权虚置,而在于它是一个人力资本的产权虚置,以及由此造成的物质资本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在制度两极存在的不对称性。国有企业改革应该从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显性化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52.
企业分析应该建立在由资本轴、产权轴、主体轴和企业轴四个维度构成的分析模式基础上,以资本轴、产权轴和主体轴构成的三维空间奠定企业成长的因素平台,以企业内部、之间和外部的多层合约演绎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及其变迁,以企业自主成长分析企业的历史运动。  相似文献   
53.
企业家叙事能力作为处理社会关系的隐性知识实践能力,在创业成功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回顾叙事、故事在创业研究中独特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家叙事能力的内容,从资本获取层面构建了企业家叙事能力对创业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并在效率机制与合法性机制共同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企业家利用社会资本的作用机理,完善了概念模型,深化了叙事分析在创业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4.
双重资本与我国民营企业家成长的现实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双重资本及其作为我国民营企业家成长资本模式的分析,揭示了我国现实混合经济体制条件下民营企业家成长及其困境的制度性背景  相似文献   
55.
隐性知识水平差异,可用来解释企业家能力差异的问题。分析了影响企业家隐性知识水平差异的三大主要因素:企业家经验、企业家的学习风格和企业家网络,并构建了企业家隐性知识水平差异的概念模型。企业家隐性知识的获得主要有两条途径:实践和知识转移。企业家经验和学习风格因素主要在第一条路径上发生作用,企业家网络因素则通过第二条路径影响其隐性知识水平。深化了对企业家能力的理论研究,并赋予了其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56.
为了解国内创业研究中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状况,以国内管理学期刊发表的创业案例论文为样本,归纳和分析了创业案例研究现状,并对其规范性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案例论文总量不多但基本上呈逐年增长趋势,应重视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创业现象和规律;创业过程、行为和创业者等相关主题仍然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创业案例论文在规范性和严谨性方面尚有很大差距,还需进一步加强案例资料收集和研究方案设计的规范性操作。  相似文献   
57.
丁栋虹 《董事会》2010,(2):105-105
无论你在组织中是什么角色——CEO,中层管理者,或一线人员——你都能够通过讲故事影响变革、行使领导。  相似文献   
58.
企业家的道德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栋虹 《董事会》2010,(12):104-104
企业家的道德自律应该是高尚的,应使道德水准形成企业家的人格魅力。行商坐贾在任何时候都胸怀善心和良知  相似文献   
59.
丁栋虹 《企业文化》2010,(10):72-72
什么是企业家真正的财富呢?要清楚地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60.
企业家能力的成长和学习型组织的兴起使企业家学习成为企业管理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通过搜索相关数据库对国内外企业家学习的相关文献与书籍的分析,本研究总结归纳了国内外研究企业家学习的研究方法。国外对于企业家学习的研究已经逐步趋向成熟,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且非常规范,包括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对而言,国内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而且不够规范。国外对于企业家学习的研究定性分析居多.而国内则定量研究较定性研究多。因此,对于企业家学习的研究方法,除了多样性与规范性之外,定量研究和多学科交叉方法都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