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4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由东南置业杂志社发起,并联合福建省住宅产业商会和台湾高雄市建筑开发商业同业公会共同主办、由尚锦(福州)实业有限公司、深缆牌环保电缆、禹洲集团、阳光国际集团协办的海峡置业节12月3日在福建省福州市盛装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百余名房地产开发、运营商及政府部门领导和业内专家学者参与并见证了这一盛事。  相似文献   
112.
2008年7月11日,厦门市国土与房产管理局发布了《厦门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出让信息预告(土地市场2008第046号)》,拟公开出让16幅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113.
“朱元璋在殿上问群臣,什么人最快乐?群臣众说纷纭,有人说功高盖世者最陕乐,有人说金榜题名最陕乐,还有的说富甲一方最快乐,但是朱元璋听后都摇头不以为然。这时候有个大臣说:‘畏法度者最快乐。’朱元璋听后大加赞赏。”  相似文献   
114.
城市里有这么一个高产阶层,他们青睐名车、名表、名画、名书……过着令人艳羡的生活。融汇江山,关注诸多臻善的细节,为富人量身订做的超大生活尺度,将“豪宅圈层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走入融汇江山二期御景阁的生活样板房,227平方米,四房二厅三卫,整个户型经典、大气,但又不乏个性。  相似文献   
115.
杨燕  于爱清 《东南置业》2007,(12):88-91
生活在别墅,往往已经不仅是居住,更多的是一种享受。 只是门口的小径,就已经让人觉得迷离,有种置身异国他乡的恍惚感觉。绅士的管家为你推开大门,迎接你的就是着欧式风格带来的气派与尊贵的家园。开阔的视野,良好的采光,庄重的颜色,浑厚的质感,设计师的精心设计让每个细节都充满了异国的温情。精致的餐桌,紫色天鹅绒的椅子,典雅的烛台,配合着落地窗外的美景,无须佳肴已是十足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6.
杨燕  于爱清 《东南置业》2007,(11):86-89
张阿姨是一名退休了的家庭妇女,刚刚搬进装修好的新家。说起房子的装修,她非常自豪,“这套房子是我自己设计和师傅一起装修出来的,大到规划,小到一个螺丝钉,都是我亲自准备的。不华丽,但是住着非常舒服。一百六十多平方米加上家具,我才花了十二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7.
一个人有所痴,则必有所为。涉及百业、触及百科、波及百态,实战经验和人生阅历不断积累,若是无所为则一定是意外。加之有慧根者不断反思,往深处下潜,探寻底蕴层面的东西。成功在某种意义上是必然。如此,袁晓龙和鼎力的成功似乎有迹可循。 袁晓龙之专,之广博在业界鲜少有人能及。曾执教三尺讲台,也曾早年曾从事过印刷、摄影、公关传播、广告策划等行业,为其日后从事房地产策划奠定了跨行业的丰富经验。生性达观,造就了个人开放的视野,热爱生活,成就了其多方面的钻研。书法、喝茶、玩壶、听古琴、赛车、打高尔夫,均为玩物尚志之意;规划设计、园林设计、室内装修设计更有不务正业之嫌。 作为一名策划人袁晓龙常常从他人意识不到的地方挖掘出巨大的价值。这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个人素质,招无定式、行踪不定。商乎?他身上分明是坐而论道,起而行之的书生意气,媒体上常见其精辟言论。或言辞犀利,一针见血,或诙谐调侃,入木三分。踏浪江湖,如要见血封喉,离不开剑,更脱离不开思想。  相似文献   
118.
福州最早的高层住宅是他的开山力作;福州最大气的商业地产是他惊世一笔。面对媒体,他镇定自若:对个人功绩,他永远轻描淡写。商海搏击数十载,他依旧不带风尘,一脸平和。古香古色茶亭街售楼部,福建华辰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魏传瑞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伴着清雅的古筝乐曲,品茗,闲话家常。谈笑间,商海江湖旧事又一幕幕呈现。  相似文献   
119.
豪宅属于奢侈品,需要固定的圈层来接受其产品价值和文化品味,并最终形成可靠的市场。当前,在飘摇不定的市场大背景下,楼市面临新一轮的考验。此时,豪宅项目的圈层营销也开始升级换代。那么,关于豪宅的价值衡量标准,我们能给出多少答案?在这场无硝烟的豪宅营销比拼中,谁会是昂首阔步的黑马?豪宅市场将走向何方? 6月5日下午,《步步为营》栏目邀请业内人士,就以上一系列问题展开精彩激辩。  相似文献   
120.
英雄当年 小时候,郑家并不富裕。父母之所以绐他取名天从,意为“天从人愿乾坤泰”,希望他一生平安、顺利。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郑家兄弟姐妹济济一堂,全家人靠父母的双手生活难免捉襟见肘。身为长子的他,那时候就在心里暗下决心:长大后,—定要照顾好家小,不让父母辛劳。郑天从的第—份工作是卖报纸。那一年,他才11岁。一个孩子就这样简单地触摸着成人的世界,粗浅地理解着社会。苦难的童年,让他明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