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1.
深入研究大学新生的择校动机、录取专业意愿、学习目标、思想动态等问题,是增强入学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帮助新生和谐融入大学生活的有效途径.通过个案实证研究,全面展现和分析了农业院校"90后"大学新生的入学心态及其特征,并提出了基于发展取向的建设性方案,为高校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推进学校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被称为"第三次土地改革"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下简称林改)在2003年福建等四个省份试点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将在全国全力推进。它在范畴上是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整体性;在本质上是农村改革的延伸,具有很强的同质性;在进程上是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其方向和目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作为一项重要农村政策,它是国家意志在乡村社会的直接贯彻,体现  相似文献   
13.
扩大基层民主是大势所趋。在当前,发展基层民主的限制性条件决定了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必须走增量式发展之路。基层民主的增量式发展是在基层民主已有发展水平和制度框架的基础上,渐进地、稳妥地发展基层民主。增量式的基层民主发展既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基层民主的存量,培育民主发展的社会基础,也要不断创新基层民主发展的制度体系,探索可能的扩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与日俱增,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日益凸显,给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是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的有力举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的以“农业试验示范站”为核心载体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突破原有以行政区划为单元的农技推广界限,采取“扎根农村”、“着眼产业”和“面向小农”等创新性举措,为构建中国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何得桂 《商业研究》2012,(1):186-191
由于每次改革都是对现实经济社会背景的策略性反应,集体林权变革历程既是农民的林地权利回归与增长的展现,也是行政力量(被动或主动)放权让利的过程,同时更是国家对林业利益关系的主导地位逐步淡出的表现,林权改革实践展现出从村社本位到个人本位的逻辑,从国家整合乡土社会的视角来看,集体林权变革也遵循着"均衡发展的制度性安排"的逻辑。包括林地制度在内的土地制度不仅是法制制度、经济制度,也涉及政治制度和对国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何得桂 《发展》2009,(12):8-10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继30年前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颁布,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召开的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对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这标志着集体林业的改革发展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发展现代林业,增加林农收入,  相似文献   
17.
关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是目前农村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课题。不仅要注意到林改对农村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还要观察林改对乡村社会结构的改变力量。虽然林改在较大程度上调动农民从事林业生产的积极性,但是它的受益面十分有限。林改后催生的新的社区组织资源的运作有助于乡村治理的开展,但是林改在乡村并未取得理想的政治社会效果。对溪乡而言,林改削弱了集体经济,使得村财收入缺乏可持续性;林改引发村民之间关系的疏远和紧张,导致村庄内部社会关系出现恶化;“耕者有其山”目标的偏离以及林地对“靠山吃山”农民的意义等因素将使村庄共同体面临瓦解的可能性增加。林改对乡村治理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耕者有其山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所追求的宗旨。从福建省闽中溪乡林改中发现,由于改革过程中存在着政策排斥、资本排斥和信息排斥等因素,大部分农民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导致林权集中到某些经济实体以及少数人手中。这种非正常的集体林权集中现象的出现,不仅拷问闽中溪乡林改的效率与公平原则是否得到兼顾,还对普通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何得桂  喻淼 《改革与战略》2012,28(7):72-75,86
文章基于问卷调查与田野调查的资料,从农民的视角考察了我国西北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若干重要问题。研究发现,农民对林改成效的评价与政策预期存在不小的差距;林权改革取得一定的社会效应,但是它的经济成效并不明显;林权改革既要体现农民本位和保障农民权益,也要关注村社权利和村庄整体福利的提升;林改政策执行出现了某些程度的偏差,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此外,要密切关注林改后的农民需求及其变化,努力建构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政策供给机制,促进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被称为“第三次土地改革”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下简称林改)2003年在福建等省份试点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将在全国全力推进。目前,全国有27个省区市成立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和工作机构,有16个省区市制定了政策性文件。福建、江西、辽宁等省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正在推进配套改革;云南、安徽、河北、湖北4省主体改革全面推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