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01篇
工业经济   69篇
计划管理   169篇
经济学   126篇
综合类   38篇
运输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125篇
农业经济   33篇
经济概况   76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中国和日本在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演变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并不想全面分析两国的企业组织制度,而只是就与大企业、大科学、大生产相联系的当代企业组织形式的合理化形态——企业集团,作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2.
要坚持经济与文化双轨发展、传统与现代并行并进,重点发展创意设计、节庆会展、网络信息、演艺娱乐、体育健身等五大行业,培育文化创意、都市休闲两大功能,引导江东区文化产业向高端化、差异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63.
64.
(一)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自由化、一体化的进程可谓一波三折、屡起波澜,金融危机此起彼伏,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从西方发达国家到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时时光顾,其密度之大、冲击力之强,令国际金融界谈之色变。1997年夏天由国际货币投机商冲击金融市场而引发的始于泰国的金融危机,由于其“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引发了一场覆盖整个东南亚的金融风暴,不仅重创了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并祸及东亚的韩日,导致了全球股市的振荡,对世界金融市场产生了  相似文献   
65.
健生 《企业文化》2000,(2):29-30
从短缺经济走向相对过剩,从供给不足走向有效需求不足,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中国市场这三方面的变化表明中国的市场经济开始走入转型期。  相似文献   
66.
《国际间的权衡交易》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教授及其合作者查尔顿合著。  相似文献   
67.
由于石油资源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物资。近年来,中国经济开始迅速上升,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也是越来越高,对油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石油资源的需求与经济的增长成了一对矛盾,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8.
<正> 一、目前郑州市商贸城建设的进展情况 (一)、总量增长、财力增强、结构优化 随着商贸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大,促进和带动了郑州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经济总量迅速增长。2001年,郑州市国内生产总值由1995年的389.9亿元,增加到822.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3.2%,完成了郑州市商贸城建设具体目标所确定的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2000年郑州市GDP738亿元),年均递增10.7%的目标任务,高于全国和全省  相似文献   
69.
在建设"美丽、富庶、文明"大连的背景下,大连市海洋经济发展应该是以服务城市国际化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城市现代化功能为宗旨,以建构城市和谐海洋生态环境为目的的都市型海洋经济模式。为发展好都市型海洋经济,就要在海洋经济高端化、海陆空间一体化、近海海域开发利用综合化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0.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施的"一胎化"政策,无论目标还是手段,均极为严苛。这种政策,为什么只有中国能够推行?为什么是这个时点?为什么是一胎?为什么能延续至今?通过横向、纵向的一系列比较,本文指出仅从人口指标、物质利益、制度结构出发并不能解释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生与演变。其关键还在理念。一胎化是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六组理念在同一方向强化建构的产物(发展代替革命、计划先于运动与市场、科学取代传统、国家优于家庭、民族国家取代种族、男权压倒女权)。正是"国家"话语主导建构的人口"危机"赋予了一胎化合法性。而危机本身,则来源于国家政治精英在发展问题上的急切愿望与强烈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