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8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两千年过去了,运河竭尽全力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着。而今.在运河的部分段落,越来越多曾经靠运河吃饭的人因为河道干涸而另谋他职,甚至做起了打捞生意。而今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还能不能看到运河上舟楫接踵、畅通无阻的盛景?中国能否开发和保护好运河资源,创造运河经济发展的新时代?[编者按]  相似文献   
22.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文化线路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近年来世界遗产保护领域最重要的动向之一就是对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 or cultural itinerary)的保护.系统介绍了文化线路保护的发展动态,并将之与在美国已经盛行有年的遗产廊道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做了探讨,认为借鉴两者的有关理念,对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区域规划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
本规划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出发,探讨规划的内容和可行性;以场地的系统分析为依据,探讨空间布局的适宜性;根据国际一流高科技园的发展经验,探讨功能布局和景观规划.使高新区规划具有一个生态规划模式和一个生活、生产和娱乐的地域综合体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24.
相关利益主体分析是解决多方利益和目标平衡的一种决策方法。在社会转型时期的风景区规划中引入相关利益主体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文章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列出了风景区规划所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运用相关关系矩阵分析了他们之间利益关系,最后确定了主要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规划和行动决策。  相似文献   
25.
我认为现代化城市景观应该考虑两大问题,就是民族身份的问题和人地关系的问题。我有两个指标作为判断城市景观好坏的标准。首先,看它魄景观是不是具有民族身份证,是不是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它既要现代的,又要中国人的;其次,看它是不是有利于环境的改善,有利于环境负荷的减少。我们现在的建筑更多是在模仿古人,模仿中国的古人,模仿欧洲的古人,我们使用的建筑语言都是死的语言。中国当代要有活的城市,就必须要用活的语言,当代中国人生活的语言。  相似文献   
26.
走进北京,走进上海、广州和成都,走进我们的每一个城市,你都看到了什么,又体验到些什么?有人在说千篇一律,有人在说千城一面。于是乎,追求特色与个性的领导和设计师们便挖空心思,竭尽屋顶、立面、广场和马路之能事。但结果如何呢?那令人望而却步的景观大道,那曝晒在太阳光下的世纪广场,还有那“亮起来”的街道。于是,我要问,城市该由谁来设计?城市该为谁而设计?  相似文献   
27.
俞孔坚 《中关村》2009,(6):22-25
走向灭亡的城市我最近做了一次长途旅行,遍览了数千年城市的历史,跨越了万里河山,从加勒比海岸到太平洋,从低地到高原,从文明的城市钢筋丛林,到如画的乡村田园,再到洪荒的天然林莽。在这次旅程中,我看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一类人是普通、谦逊的,但却是健康、多产的,并且依然生机勃勃;另一类则是特殊的、高贵的,但却是扭曲的、已经死亡的城市贵族。在玛雅文明中,  相似文献   
28.
大树移植之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修路砍树和修渠砍树的现象在各大城市中时有发生 ,几十年的老树一夜之间只残留树桩 ,但毕竟是从有到无 ,且与市民关系直接 ,是非易辩 ,而引起广大百姓和媒体的普遍反对。而相反 ,大树移植似乎是城市绿化美化的一个速成法和“为民办实事”的有效之举 ,不但很容易获得广大市民的认同 ,各种媒体也将其作为好的经验积极报道 ,推波助澜 ,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 ,老树大树进城来”。殊不知其中祸患之多 ,大于益处。祸患之一 :拆东补西 ,只为脸上贴金。许多城市的“大树”“古树” ,往往不是取之苗圃。实际上 ,由于几十年来各城市对苗辅建设的投…  相似文献   
29.
北京市浅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目的:重新审视北京市浅山区乃至山区土地利用传统规划思路,走出盲目保护的误区,提出规划新战略。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综合法。研究结果:(1)浅山区的资源特征具有一定特殊性,不论从生态保护还是从开发利用的角度,浅山区对北京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2)北京市浅山区生态保护和开发间的矛盾是由不合理和不明确的空间保护战略导致的;(3)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浅山区面临巨大开发压力,其土地利用需从空间格局、利用性质和利用强度三个方面,在总体规划和土地控制性规划两个层面加以明确。研究结论:北京市浅山区应实施“精明保护,高效利用”的土地利用战略,即基于“反规划”指导思想,通过构建浅山区景观安全格局,确立清晰的开发和保护边界,明确开发模式、功能定位和强度,从被动保护走向主动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土地监护和规划管理,实现浅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0.
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开始,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上半叶的巴洛克城市,城市景观相继成为君主专制、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暴发户炫耀的工具。特别是从1893年美国芝加哥的世博会开始,以城市中心地带的几何设计和唯美主义为特征的城市美化运动席卷全美,留下了沉痛的教训。所幸的是这种思潮在1909年的首届全美规划大会上,及时得到了批评和抵制。然而,城市美化运动产生的影响久散不去,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继续泛滥于世界各地。时下,中国大地上的“城市化妆运动”却又在重蹈历史覆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