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4篇
工业经济   11篇
计划管理   32篇
经济学   67篇
综合类   9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9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南张楼村的“巴伐利亚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生活更好,农民是应该进入城市,还是应该留在土地上?15年前。山东省青州市南张楼村在德国一家基金会的帮助下,开始进行“巴伐利亚试验”。也称“城乡等值化试验”。15年的试验给南张楼村带来了巨变。不管试验的结果是否有违德国人的初衷,但它肯定为中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案例。  相似文献   
22.
随着目前通货膨胀预期的加剧,名义利率再次成为抑制通货膨胀的重要工具,因此需要我们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费雪关系给出进一步的分析和检验。通过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发现金融危机发生后的费雪关系进一步弱化,因此需要考虑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预期调控的有效性,并注重货币总量管理来保持价格水平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3.
我国经济波动中的长尾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4.
文章基于1996-2017年期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增长率年度数据,运用附加结构突变点的非线性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测度中国与沿线国家整体、各区域、各国双边贸易周期的阶段性差异和时变性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与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周期在2008年前后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差异,在突变点后,中国与沿线国家整体、各区域的双边贸易平均增长率以及高、低平均增长率普遍大幅降低。(2)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区域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欧盟区域遭受的冲击相对最深,亚洲非盟区域次之。此外,与联盟区域相比较,非联盟区域抵御双边贸易市场剧烈波动的能力更加有限。(3)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各区域、各国的双边贸易周期普遍表现出收缩惰性的“亚洲金融危机效应”(1996-2000年)、强势扩张的“WTO效应”(2001-2007年)、宽幅震荡的“全球金融危机效应”(2008-2012年)以及“V型”复苏发展的“‘一带一路’效应”(2013-2017年)。(4)沿线各国双边贸易的动态演化特征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同时,沿线各国经历双边贸易扩张以及收缩的时点、持续期、累计时间普遍存在差异。协同性程度指标进一步显示,沿线各国与整体双边贸易周期的协同度普遍较高,且突变点后沿线各国与整体的协同度普遍高于突变点前。  相似文献   
2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收敛呈现以2013年为节点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基于包含产业结构变迁的三部门Mankiw-Romer-Weil扩展收敛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迁整体上能够促进省际经济收敛,但存在产业异质性;劳动力流入工业在短期内对收敛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流入服务业难以促进收敛。进一步研究表明,1998—2013年,相较东部地区以农业劳动力流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变迁,中西部地区以农业劳动力流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强,促进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缩小,从而加快我国整体经济收敛;而2013年后,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变迁方向与东部地区逐渐同步,均以农业劳动力流入服务业为主,省际经济收敛速度放缓。  相似文献   
26.
试论我国新一轮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态势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金全  李楠  刘汉 《山东经济》2010,26(3):11-16
伴随着世界经济动荡和外部冲击加剧,我国从2003年开始的一轮“软扩张”经济周期接近尾声。我国将从2008年开始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预计新一轮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模式将仍然是“谷峰相杂”的混合型增长周期。2010年我国经济周期的主体轮廓将延续稳定态势,宏观经济调控既要注重局部稳定性和长期平稳性,又要强调短期有效性和长期平衡性。稳健性政策操作将有条件地松动以更有效地进行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双重管理。  相似文献   
27.
本文在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线性和非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传统凯恩斯利率传导渠道、资产价格传导渠道以及信贷传导渠道进行了检验和识别。结果发现,传统凯恩斯利率传导渠道在整个样本区间内都是有效的。金融危机后资产价格传导渠道中股票价格传导渠道和房地产价格传导渠道有效性明显增强,表明现阶段对我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进行有效监管,规范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机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不仅关系到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自身发展,还关系到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实施,因此需要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8.
本文采用马尔可夫区制转换模型识别货币、财政政策规则,并将其嵌入DSGE模型以测度财政支出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货币、财政政策随着经济发展呈现不同组合模式;(2)在不同政策组合下,财政支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3)金融危机时期,AM-AF组合下财政支出对产出和消费产生积极作用,但也导致通胀、债务短期内持续上涨,不及PM-PF与PM-AF的组合效果。  相似文献   
29.
30.
2005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态势与成因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持续时间的长短、扩张和收缩的转变点等特征来刻画经济周期,一直是经典的经济周期分析模式(Bums和Mitchell,1946)。但随着古典经济周期(正增长和负增长交替出现)波动的逐渐消失,增长型经济周期(保持正的增长水平,但是水平高低出现周期变化)逐渐成为经济周期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核心。随着增长型经济周期的出现和持续,一些能够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国家,大都出现了产出波动性显著降低的现象,研究者们由此推断经济周期稳定性的增加是导致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条件(Ramsey和Ramsey,1995)。一些经验研究甚至还对经济周期波动性的降低原因以及产出增长率的周期性分解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