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 总被引:59,自引:3,他引:59
本文在充分考察全球流动性的转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紧缩效应、国际利率的影响以及价格扭曲效应为外部冲击所放大等典型化事实基础上,应用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和VAR模型对外部冲击影响国内通胀进行了经验研究。计量结果表明:短期内,国际食品价格是导致国内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在中长期逐步上升;人民币升值抑通胀的效果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国际利率变化对国内物价有影响;全球流动性的转化因央行的有效对冲对物价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综合而言,外部冲击只是导致通胀的因素之一,而GDP增长率仍是影响物价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防止经济增长过快,调整要素价格抑制投资需求膨胀,以及提高汇率机制弹性以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并使之成为应对外部冲击的第一道防线,将是治理中国通胀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2.
23.
资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稳定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本文分析资产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稳定之间的关系 ,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 ,是资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稳定的理论探讨 ;第二部分分析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及日本“泡沫经济”前后的经济运行特征 ;第三部分分析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警示 ;第四部分是全文总结。 相似文献
24.
为什么中国经济不是过冷就是过热?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经济波动是一种伴随着增长的正常现象 ,但如果在长期发展中总是出现波幅很大的振动 ,则需要分析这种波动是否正常。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 2 0多年内虽然强劲增长 ,但经济波动幅度很大。导致经济大幅波动的原因何在 ?本文通过一个改进的货币先行模型来探讨货币变动对经济波动的作用 ,基本结论是 ,因为中国市场发育水平低 ,频繁的货币供给量波动会引起经济的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25.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在全球劳动密集型轻纺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背景下,外资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并由此带来了中国机电产业的技术更新和大发展,助推中国机电产业技术水平上了一个高台阶。 相似文献
26.
论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中国经济是否能保持中长期的持续快速增长 ,本文在作者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 ,给出了肯定答案。该模型的基本结论是 ,一个经济体的长期增长进程分为加速和减速增长两个阶段 ,加速增长阶段表现为快速工业化和过去利用效率过低的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城市化。目前的中国尚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 ,即加速经济增长时期 ,而且这一过程还要维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从中长期看 ,中国经济还会保持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7.
刘霞辉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9,(4):3-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新政权和一套新的国家发展方式的确立,赶超成为近代中国所追求的梦想。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赶超是以牺牲个人福利的提高及扭曲经济运行机制为代价的,如何实现可持续的高增长就成为改革要实现的主要目标。中国的改革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从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情况看,经济赶超中不断创出奇迹,全社会福利状况大幅改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中国改革对社会福利改进效应明显,取得了改革与发展的双赢,使赶超进程得以延续。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增长仍处在规模收益递增的阶段,但近年来的外部冲击已经直指资源扭曲下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必须加快转变增长机制。新的增长机制必须从政府目标转型开始,消除扭曲、歧视和过多占用资源等行为,政府激励企业创新,形成一个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28.
29.
30.
从马尔萨斯到索洛:工业革命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怎么才能实现长期而稳定的增长,并达到发达经济,这是经济学家所长期追寻的目标。19世纪以来接连出现的大量国家相继走上富裕之路,给经济学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但受制于分析工具的不完备,该领域的研究长期未取得大的进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对该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统一的分析框架,形成了工业革命的研究领域,这项研究试图统一人口增长理论、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本文就该理论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可能的发展方向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