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7篇
财政金融   8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14篇
经济学   31篇
综合类   39篇
贸易经济   30篇
经济概况   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本文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在男尊女卑、中庸心态等五个方面研究了高职学生的传统性,在男女平等、公平正义等五个方面研究了他们的现代性,以此分析他们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形成以及融合,探讨高职学生的主体心理与行为模式,提出这个研究对素质教育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2.
83.
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其理论内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指在开放政策的选择上,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二是指在开放优势的培育上,要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新阶段中国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既是遵循国际分工演进的理论逻辑使然,也是因循以往发展经验的历史逻辑使然,更是顺应发展变化了的世界和中国经济新形势、新变化、新趋势的现实逻辑使然.实现更高水平开放的战略目标,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快推动制度型开放、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84.
张雨  戴翔 《当代经济科学》2021,43(2):97-108
本文在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基础上,测度了 2006-2013年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并利用省级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测度指标,计量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呈现倒U型非线性影响,即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增强,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呈现从促进到抑制的作用过程转变.在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因素后以及在各种稳健性检验中,上述研究发现依然成立.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通过企业创新这一重要作用机制影响着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因此,从促进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提升的角度看,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本文研究发现为中国进一步扩大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为表现的开放举措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经验证据,也对中国探寻改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有效路径有着重要政策意涵.  相似文献   
85.
周经  戴翔  刘梦 《财经研究》2018,(5):83-96
当前,全球贸易增速出现了大幅下降,这难以简单地从危机冲击及其后续影响层面进行解读.实际上,贸易的基础是分工,看待当前全球贸易失速现象理应深入到国际分工层面.鉴于此,文章构建理论模型以刻画上述现象及其成因,研究发现:(1)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的阶段性变化对贸易增速具有深刻影响,当分工深化到一定程度后,贸易规模扩大的"基数效应"和分工深化的"边际效应"会导致贸易增速下降;(2)对单个国家来说,价值链攀升也会影响贸易增速.进一步地,利用跨国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表明:(1)在有效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化的程度对贸易增速呈倒"U"形的非线性影响;(2)价值链攀升对单个经济体的贸易增速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由此可知,在当前全球经济处于深度调整的特殊时期,价值链分工深化趋势减缓乃至"停滞",是导致当前全球贸易失速的根本原因之一;而中国的外贸失速除了受到上述因素影响外,还与自身的价值链升级有关.因此,面临全球贸易增速下降的压力,中国外贸发展亟待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稳定"全球贸易增长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86.
戴翔  张雨 《经济学(季刊)》2013,(4):1387-1412
本文在大量调研问卷基础之上,以昆山本土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了开放条件下我国本土企业升级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经验研究表明:在有效控制企业创新活动、企业人力资本以及企业规模相关变量后,出口因素对本土企业升级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从而证实了"出口中学习"效应的存在;为外资企业提供外向配套,不仅为本土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激励和可能,也为吸收跨国公司消极型和积极型"技术外溢"等提供了重要机会,从而有利于本土企业升级能力的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同样对我国本土企业升级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说明在开放条件下形成的产业集聚在现阶段所带来的技术扩散和外溢效应是显著的。结论为我们理解开放条件下本土企业升级能力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中国昆山地区的实践经验,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7.
出口产品升级和市场多元化能够缓解我国贸易摩擦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雨  戴翔 《世界经济研究》2013,(6):73-78,89
长期以来,中国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大量出口且出口市场高度集中,已被理论和实践部门认为是促成中国成为全球贸易摩擦最大受害国的主要原因。但是本文利用泊松回归模型的计量结果揭示:中国出口产品升级和出口市场多元化不仅未能有效缓解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反而使之加剧;FDI的大量利用和我国深度融入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对我国遭遇贸易摩擦具有显著促成作用。据此,本文认为不能将中国出口产品遭遇的贸易摩擦简单归咎于附加值过低和市场集中度过高。我们应从国际分工演进和中国比较优势角度出发,以正常的心态看待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通过加强政府间沟通、民间游说、国际舆论宣传等措施加以缓解,以免造成政策偏差,妨碍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也日益提升。对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重要"贡献者"的理解,不能局限于自身在统计意义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更应看其对世界各国产生的拉动作用。本文从全球投入产出模型出发,推导了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其他国家拉动系数及实际带动量的测算框架,利用OECD-ICIO提供的2005-2015年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在整体、国别和区域三个层面上,具体测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结果表明:①样本期间内中国对世界经济拉动系数整体呈上升之势,有些年份对部分经济体经济增长实际贡献近1个百分点,所做贡献巨大;②中国对世界经济实际贡献与区域价值链有关,在全球价值链三大板块中,由于中国处于亚洲价值链核心,从而对亚洲地区经济增长贡献最大;③从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所依托的贸易方式看,相较于一般贸易而言,加工贸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更大。本文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是经济全球化受益者,更是贡献者"的本质,而且对于全球化背景下对如何实现经济更好增长也有重要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89.
光伏发电是解决能源供应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国内扶持政策以及国际市场环境的推动下,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文章介绍了广西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优劣势,对广西光伏产业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初步规划,提出了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建议,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0.
戴翔 《中国经贸》2014,(10):269-269
本文对新入职大学生角色转换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分别从新入职大学生、学校、企业和媒体四个层面探讨了新入职大学生角色转换与心态重塑应当采取的对策,对于解决新入职大学生的角色失衡、帮助新入职大学生找准定位和塑造积极心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