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7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3篇
经济学   12篇
综合类   11篇
贸易经济   13篇
农业经济   31篇
经济概况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面临许多困难。通过加强农村信用和征信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整体合力,扎实开展农户评级建档基础工作,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制度等以加快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造和谐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2.
吴晨映 《商场现代化》2007,(18):149-150
文章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结合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民间金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83.
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四次重大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历程进行深入地剖析,研究发现,政府价值观的转变在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农地的微观制度变迁会导致宏观经济运行格局的演变。  相似文献   
84.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专业银行商业化程度的加深,组建有中国特色的协调性银行商会,很有必要。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探讨。 一 十多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把我国的银行建立成为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商业化银行,使整个金融机制的运行形成两个层面:国家金融宏观管理层和商业银行微观活动层。改革的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政府对银行行政约束力的减少和专业银行经营自主性的增加,一个新的问题开始出现,即  相似文献   
85.
怎样激活住房消费,针对国情,本文提出两大举措,一是通过抵押贷款模式多样化、完善抵押贷款保险机制以及抵押贷款证券化,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住房抵押贷款,增强居民的购房能力;二是建立和健全房屋租赁市场,进一步促进住房消费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86.
目前,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直接影响着改革的进度和效果,必须想方设法予以解决。 一、解决认识问题。供销社企业改单,能否触动产权是关键一环。供销社产权虽然归集体所有,理事会是出资者,但很抽象,集体成员人人享有,人人均等,但同时人人又都不能负起责任。为此,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坚定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树立改则活、改则进的观念,真正激发干部职工的内在动力,确保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7.
关系合约与农产品供给质量安全:数理模型及其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周期较长,而且生产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尤其显得比较突出,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交易属于一种典型的关系合约。本文把关系合约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产业链治理研究中,定义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产业链中不同组织之间的关系租金和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专用性投资不同涵义,分析了专用性投资与帖现因子对交易双方在关系合约的可自执行性程度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关系合约的可自执行性与关系租金、帖现因子呈正相关关系;而合作双方因围绕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而做出的专用性投资强度可以提高各自对合约的可自执行性。  相似文献   
88.
依据广东省2007年10市50县654户村民农地承包权流转有效调查问卷,统计发现农地流转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在这些众多的因素中,主要涉及到基础设施现状、国家政策调整以及农户自身以人力资本禀赋程度三个层面的因素。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各项农业政策以及增加对农民受教育年限和技能培训.促进农地流转,实现农村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9.
杨军  吴晨 《中国土地科学》2019,33(11):61-69
研究目的:通过对粤赣100家农业经营主体调查,研究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方法:首先应用DEA模型中的CCR方法测度了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并进一步应用半对数回归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实证分析了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总体上,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最高的是种植业,最低的是养殖业;发达地区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总体上低于不发达地区;绿色、生态农产品的出售比例,绿色、生态农产品与非绿色、非生态农产品的产值比,政府补贴额度,银行信贷额度,社会服务机构数量,主要农业经营者的文化程度、见识广度等因素对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均产生正向的影响,而年龄则对其产生负向影响。研究结论:政府需要在绿色、生态农产品市场,财政补贴,信用贷款,社会服务机构和吸引优秀农民返乡进行绿色、生态创业上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90.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自我定位是队伍稳定、工作高效、高校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从辅导员工作概述出发,从思想、角色、工作、职责等几个方面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的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