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运输产业中的反垄断与规制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运输产业的经济学特征入手,探讨铁路、航空、公路、水运等行业的自然垄断、共用品和信息不对称属性,研究新近出台的《反垄断法》对运输经济的适用性,反垄断与规制的关系,以及特殊法人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2.
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佥交易所(以下简称金交所)正式开业,为具备天然优势的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利润来源.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以简单Logit模型为基础,估计了中国空调业主要企业的需求函数和边际成本,模拟了空调企业横向合并可能引起的价格变化,对模拟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并与嵌套Logit模型和结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企业的边际成本与企业的市场份额成反向关系;合并企业合并前市场份额较低的产品的价格涨幅更大,非合并企业则相反;嵌套Logit模型得出的价格效应明显比简单Logit模型更高;结构方法得出的结果比简单Logit模型更加保守。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介绍,综述了反垄断、规制与产业组织研究的新进展,涉及纵向限制、双边市场、网络融合、集体谈判等前沿内容。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基础领域放松规制的趋势与弱势群体福利变迁之间的联系。基本观点是:民资参与基础领域对弱势群体福利的总体效应不明确,但蕴含着侵害弱势群体福利的风险。反垄断、放松规制和民资参与中国基础设施服务是改革的方向,但这样的改革必须以政府完善的规制体系为前提。公共决策者要独立、公正地设计出精巧的机制,寻求放松规制与普遍服务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26.
传统的经济学教科书认为,实行最低限价必然会产生供给过剩,并造成部分租金耗散。本从厂商和消费的最大化假设出发,认为他们会采用约束条件下成本最低的各种方法去获取这部分租金,从而导致供给过剩的程度远小于教科书上所写的那样,并将结论运用于劳动市场,分析了最低工资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买方抗衡势力假说实质上提出了这样一个极富想象力的问题,即在规制和竞争政策之外,买方垄断势力能否成为治理垄断的第三条道路。最近一二十年来,一些学者从消费者价格、卖方投资和创新动力等方面重新论证了买方抗衡势力假说在理论上可以有条件成立。本文从博弈模型、经验研究、实验研究和政策分析等角度评价了该领域的近期重要突破,并认为买方抗衡势力假说在沉默近半个世纪后重获新生,在各国反垄断实践中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8.
中国去年12月正式成为WTO成员国。WTO规则对中国乳业经济的影响及今后中国乳业供求结构和价格走向的研判和预测成为业界关注的问题。由于中国争取到了四年的关税保护期,再加上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具有时滞性,所以WTO规则对中国乳业的影响目前还仅限于心理和预期方面。本文拟从  相似文献   
29.
数字经济领域的迅猛发展和颠覆式创新正在深刻影响着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走向.有经济学家认为,"传统经济学遭遇挑战,互联网经济学亟待研究""互联网动摇传统经济学的基石""全部经济学因为互联网都要重写"[18].也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互联网并没有改变经济学的本质,现有的理论完全可以解释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美国经济学家Shapiro和Varian[34]甚至认为,宣称经济理论不适用新经济的人,很可能是没有很好地掌握经济学原理.平新乔教授在为Information Rules:A Strategic Guide to the Network Economy撰写书评"新经济的经济学"时,也曾调侃道:"面对 '新经济'的叩见,现代经济学界如同一位在深山已经预先修炼了几十年的方丈,笑呵呵地道来:客官请坐,我等你已达50年了."  相似文献   
30.
保反兼顾、内外协调的知识产权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中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中的误区和表现,提出并论证了知识产权政策保反兼顾、内外协调的"平衡观"及其经济学与法律依据,并以此为指导进一步理清政策思路,提出"保反阶段论"、"保反三分法"、"三三制体系"等政策主张,并针对品牌市场反垄断、创新和创牌战略、《知识产权保护与反垄断政策白皮书》等提出若干具体政策建议。本文强调,中国知识产权政策无论是基本指导理念,还是具体政策实施,都迫切需要实现从"只保不反"到"保反兼顾、内外协调"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