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6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66篇
经济学   53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72篇
农业经济   37篇
经济概况   46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31.
即使没有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的未来也充满着不确定性。作为一个拥有十数亿人口的大国,地域辽阔、内部发展不平衡、过去的很多包袱还纠缠着她前进的步伐。在达到了人均2000美元-3000美元的发展高度以后,中国经济究竟还能不能持续、健康的保持高速增长,是一个没有确定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2.
全球大势现在扑朔迷离,世界经济到底怎么样,看起来非常矛盾。第一,经济数据确实增长了,不再是衰退,不但是新兴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增长也有1.7%。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从5.1%调高到5.9%,调高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中国的表现(中国的表现一直很好),而是发达国家的经济表现超出了原来的预料。  相似文献   
233.
中国经济现在的状况就像是两个海平面的运动:中国开放时已经有了发达国家这样一个高海平面,我们处在低海平面.高海平面人均GDP13000美元(1978年的美国),现在人均为3万~4万美元.中国、印度、苏联等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低海平面比高海平面差一百倍.由于原来低海平面国家都是"二战"前后独立的,非常看重自己的国家主权,把关税壁垒提得很高,国际资本、商品无法进入.这是当时很多国家的策略.  相似文献   
234.
1977年小岗村开始包干到户的时候,农民之所以要签“秘密协定”,承诺绝不对外人讲,是因为此举处于“不合法”状态。他们认定可以打粮食、避饥荒的办法,在当时的“上层建筑”里不合法,“红头文件”明确说不准干。  相似文献   
235.
2008年中国的经济为什么下行,如果你对宏观数据有记忆的话,下来的幅度肯定不少,2007年我记得GDP的增长,国家统计局做了调整,为什么做调整,因为会有误差,调整以后大概14%左右,现在是7.5%有可能都到不了,也就7.3%,数据被砍掉一半,这么一个大的经济体增速下降这么多,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36.
在中国特色的资产形成、抵押和信贷发生过程中,由于政府主导的货币创造直接依托于行政权力、行政命令和行政审批都是数量型手段,所以中国的货币调控手段也必须以数量型为主才比较对路。  相似文献   
237.
上次我们提到大跃进时期捅出了财政亏空的娄子,又向人民银行透支多发票子引发了通胀,迫不得已请陈云出来收拾残局。历史的结论,从货币着眼,也要从货币下手,才是处理通胀问题的明白做法,重点是收回市场里过多的货币。  相似文献   
238.
中国经济目前在全球总量排第二、增量排第一。树大招风,这使得国内问题在国际上也会引起很大反响。前一段时间有唱衰人民币和中国经济的论调,一部分是由于全球投资者担心中国治理通胀硬着陆,另一部分  相似文献   
239.
陈云当年用过的"伊拉克蜜枣"的办法,今天还管不管用?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有没有"伊拉克蜜枣"?通货膨胀的本质是流通中的货币过多。但是,表现出来并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则是物价的上涨。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究竟怎样处理物价问题,才能比较有效地抑制通胀?流行之见,管物价就是治通胀,反过来治通胀就是管物价,来来回回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240.
每次物价大幅上涨,都免不了扯上农业与农民。20世纪80年代笔者在杜润生领导下做调查研究工作,就受到过这个联系的困扰。最近物价趋紧,相关论调又起,似曾相识,决定为文略加分析。以2010年11月份的物价为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指标数据是这样的: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5.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在消费品八大类商品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居住价格同比上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