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11篇
经济学   24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6月2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宣布,已与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就出售悍马事宜达成备忘录。来自中国四川的一家民营企业有可能成为第一家购买美国整车品牌的中国企业。作为研究工业经济的笔者,虽然对名不见经传的腾中并不了解,但对悍马却是耳熟能详的。随着信息的渐次披露,有更多不利于收购的因素被揭示出来,也有更多学者和专家对这一收购案给予否定性的评价。悍马收购案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的思考。  相似文献   
92.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东部与中西部的经济差距有所扩大。经济差距的扩大不仅在数量上反映出来,而且在结构上有所扩大。经济差距的扩大仅在数量上反映出来,而且在结构上有所表现,因此,对中西部各省的产业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很有必要。我们要用市场化的政策与方法解决中西部产业结构中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在促进中西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同时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3.
<正> 三、我国区域战略制订中的误区种种80年代在全国兴起的区域发展战略热是地方政府发展意识觉醒的产物。通过区域战略的制订对于指导各地的经济发展很有帮助。但在战略的制订与执行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与矛盾,应该引起理论工作者与政策制订者的充分重视。第一,对区域区情缺乏足够认识与正确的评价。一些地区的发展战略在区情评价时缺少一个现实的参照系,结果造  相似文献   
94.
新型工业化与中国技术创新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11月的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03年中央政府提出要组织力量研究全国的科技发展战略。现在看来,这两个看似孤立的事件是存在清晰的因果关系的。这里,我们相对收缩范围,仅就新型工业化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加以讨论。在我们看来,将  相似文献   
95.
宁夏沿黄城市带是宁夏经济发展的精华地带。文章以区位熵理论为基础,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沿黄城市带及沿岸城市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宁夏沿黄城市带及沿岸各城市的产业结构与全国产业结构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但已出现内部分化趋势,产业地域分工正在深化。在产业结构优化中要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现代工业体系发展,同时应充分发挥各城市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96.
科技投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起始点,在调动和引导科技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对2022年和2021年的《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分析发现,我国科技经费总量扩张传递出积极信号、科技经费投入结构明显改善、科技经费投入使用效率仍存在优化提升空间等。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应在继续扩大科技经费投入的同时,加大力度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经费投入合理化,提升科技经费投入使用效率,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创新力量。  相似文献   
97.
薛飞  周民良  刘家旗 《南方经济》2022,41(10):19-36
在数字经济时代,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释放"数字红利",已经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基于2009—2019年中国28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文章以"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政策为切入点,借助双重差分法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宽带中国"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果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降低城市碳排放量。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从东中西差异来看碳减排效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从南北差异来看碳减排效应在南部地区更为显著。文章的研究深化了对数字化赋能"双碳"战略的效应、机制和地区差异的理解。  相似文献   
98.
」论文基于构建的中国省级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探讨了国内大循环下农业区域分工与农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并在“需求—供给”视角下考察了引致农业增加值实现的不同渠道以及地区和部门特征。研究结论有:(1)研究期间各省份农业上游度与农业生产端增加值、下游度与农业消费端增加值皆存在明显的正向关联。为满足其他地区的最终产品需求所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是决定农业上游度的重要因素,农业中间品投入复杂度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农业下游度。(2)各省农业增加值收益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纯粹地区内循环,部分省份纯粹地区内循环占比超过90%,地区外复杂循环模式占比高于地区外简单循环,外循环在四种循环模式中占比较小,大部分省份外循环占比低于20%。(3)在地区外循环模式下,需求引致生产地区由河南、江苏、河北等地区,向邻近地区或农业大省转变。需求部门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食品和烟草等部门,且有向建筑业等非农部门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
信息消费是促进传统消费产业数字化和新型信息技术产业化,进而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效应。研究发现,信息消费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机制分析表明,信息消费试点政策主要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创新促进效应和消费倍增效应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处于中低位水平的城市更加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邻近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在未来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中,政府部门应当健全信息消费试点政策中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设计,畅通传导通道,提升试点政策的精准性和协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