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5篇
计划管理   14篇
经济学   23篇
综合类   2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0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产业政策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公共调节政策,产业政策有效性评价是检验政策实施效果的基本途径。在合理构建制造业产业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神经网络智能算法对2005-2014年各指标数据进行预测,再利用差值对比法对2005-2014年中国制造业产业政策作用效力进行综合评价。分别从产业结构、组织、科技、布局角度实证分析了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产业政策实施绩效水平及其演进阶段性特征,可为今后制定合理的制造业产业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从国家的角度,探讨了产权和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这一产业创新模式转换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产权因素来界定产业创新模式转换的边界问题。认为,转换过程中产权因素应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即知识产权、企业所有权以及人力资本产权。通过分析,认为基于产权的产业创新模式的转换,是一种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在不同产业以至不同国家间的转换。最后提出了基于产权视角的促进产业创新模式转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3.
研究目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对制造效率的差异性影响。研究方法:采用灰色GM(1,N)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分别测度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协同演化发展程度以及制造业各子行业TFP的变化情况,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两产业间协同发展对制造业生产效率影响的差异性作用。研究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的良好协同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影响,但在不同产业规模、发展水平、创新能力的门槛区间内,其两产业间协同效应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研究创新:针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互动关系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特征,探索性地运用灰色GM(1,N)模型准确测度两产业间协同发展程度;突破既定的线性单向思维,考虑到制造业各子行业间的差异性特征,探究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协同发展对制造业效率影响的非线性阈值效应。研究价值:检验两产业协同发展对制造业生产效率影响的非线性门槛效应是否源于制造业产业规模、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异质性,为政府制定差异化的产业政策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双能力”视角下企业竞争力与市场规模的互动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雷  唐晓华 《技术经济》2012,31(5):122-128
从"双能力"的视角研究了企业竞争力与市场规模的互动机理。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不同情况研究了T值、企业竞争力与市场规模之间的互动关系。结论如下:企业对T值的判断能力显著影响企业竞争力;T值影响市场规模,进而决定市场所能容纳的企业数量;在T值高的经济体中,民营企业更具优势,在T值低的经济体中,国有企业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5.
产业集群是产业网络诸多组织形态中的一种。由于地理临近性和紧密的网络关系,集群内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再是一种"个体行为",从产业集群层面寻求合作共赢而共同推进社会责任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因而,本文引入"网络组织"分析视角,提出了"产业集群社会责任"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Hub节点企业"助推的产业集群社会责任"层级建设"模式,首先利用网络分析工具,构建产业集群Hub节点企业识别指数,继而提出遵循产业集群"点式—链式—网式"社会责任建设的层级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56.
5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大批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原来的化小核算单位逐渐向个人独资、合伙经营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个人独资或合伙经营企业的格局,即现在的改制企业。  相似文献   
58.
营销渠道的发展从以经销商为主的推销时代到厂家积极参与渠道建设时代,厂商之间的合作都只是浅层次的、暂时的。直到如今的供应链时代,厂商之间才有了更深层次的、更全面的、更持久的合作,厂商双赢模式应运而生。一、背景分析当前,营销渠道正进行一场很大的变革,这个变革中最核  相似文献   
59.
技术创新的资源与激励的不匹配性及其治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中国不同所有权工业在技术创新的资源配置和创新激励的配置上具有明显的不匹配性,这对技术创新绩效差异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提出了技术创新双重约束模式,认为中国工业技术创新的企业治理约束和资源配置约束是决定技术创新绩效的根本力量,据此解释了技术创新不匹配性的产生机理。因此,建立技术创新资源要素配置与激励匹配的制度体制是提高企业和产业的技术创新绩效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0.
电子产业竞争的特殊性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持续的技术创新为基本特征的电子行业竞争具有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点,即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和激烈的价格竞争相伴而生。这主要是由其特有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特点所决定的。本文从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角度对这种特殊性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对中国电子行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