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学生评教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测评内容是否科学,数据分析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学生评教的效果.影响学生评教的因素主要有学生、教师和学科内容等几个方面.针对学生评教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高校应确立测评目的并培育良好的测评理念,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并完善教学测评条目,优化测评数据处理方法,并恰当处理和利用测评结果,改善现有的评教体系,从而较为公正地评价教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2.
系统总结“十三五”时期中国数字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国际竞争力上升等主要特征。在“十四五”时期,应抓住全球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快速发展及“一带一路”市场广阔等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中国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出口竞争力日益提升、数字产业基础雄厚和数字经济市场潜力巨大等优势,增强数字技术与产业、贸易的融合能力,推动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和服务贸易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完善数字服务贸易政策促进体系,加强数字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机制,积极参与数字服务贸易国际规则制定。 相似文献
73.
基于应计异象视角,利用2012—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深入研究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会计信息定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能够显著缓解A股市场应计异象。进一步分解应计盈余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缓解了投资增长导致的应计异象,对盈余管理导致的应计异象加剧作用不显著,整体表现为缓解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监督治理效应发挥了主要作用,提高了治理水平,缓解了应计异象,高行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削弱了其缓解作用,内控监管环境的严格强化了两者的关系,缺陷整改信息披露未能引起两者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74.
选取2007—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从创新链视角探究税收优惠政策如何激励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研究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链的投入、产出以及效率环节均有显著激励作用。通过更换估计模型、构建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在创新投入端对非国企研发资金投入激励效果更强,对于国有企业研发人员投入以及企业创新链产出端激励效果更强;对于处于高技术行业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创新链各个环节的激励作用都比非高技术行业企业更强。研究为企业创新决策、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增加了新的认知,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5.
撂荒、弃耕一直困扰着我国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而土地过度开发引起的地力下降、环境破坏是不争的事实;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休耕是把撂荒、弃耕以及二调新增的耕地与退耕还林、土地整治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可恢复地力、修复环境。应继承我国休耕的优秀传统,并借鉴欧美休耕的先进经验,建立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的撂荒、弃耕、闲置、退耕还林、二调新增耕地与休耕转换的有效机制:运用计划手段把休耕纳入国土规划,并把撂荒、弃耕、闲置、退耕还林、二调新增耕地纳入休耕计划;运用退耕还林等休耕补偿和撂荒、弃耕、闲置赔偿以及土地收回等市场手段,把休耕市场化。 相似文献
76.
在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过程中,有必要打造完善的审查机制,通过反不正当竞争以及反垄断的执法而保障竞争的公平性,并确保市场监管的有效性,这是实现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的重要抓手。需要确保政策环境、竞争主体和竞争行为的平等性合规性,实现机会和程序的公开公平公正,具体做法包括:针对拥有公权力的行政机关和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出台的政策法规规范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对具有国有或集体性质的企业进行竞争中立改革;对违反竞争正当性的经济社会行为进行不正当竞争惩戒。 相似文献
77.
以2008—2018年沪深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模式和家族化方式对长期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与职业经理人传承模式相比,子承父业传承模式家族企业的投资规模下降幅度较大,但主要降低的是资本支出,R&D支出在长期投资中的占比下降幅度较小;并且与间接创办型家族企业相比,直接创办型家族企业有利于促进子承父业家族企业长期投资规模的下降,但是却抑制了该类家族企业R&D投入占比的下降。 相似文献
78.
审计职业教育与国民教育深度融合不仅是审计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基于此背景,结合南京审计大学在审计职业教育与国民教育融合发展方面的实践经验,首先对审计职业教育与国民教育的融合实际进行观察,分为基础搭建、初步探索、全面发展三个阶段;其次从理论上深入阐释审计职业教育与国民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机制;最后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探究审计职业教育与国民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9.
电子政务是实现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基础。在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云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数据泄密、账户劫持、系统漏洞等因素阻碍着政务信息化的发展。查错纠弊是审计的基本职责,云安全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手段,有效迎合了电子政务云的安全管控需求。面对云计算的复杂性,如何建立一套成熟的电子政务云安全审计策略体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设计电子政务云安全审计框架,确定电子政务云安全审计模式和技术方法,分析电子政务云安全审计风险的构成,探索基于基础设施安全、数据信息安全、应用服务安全、安全组织管理等模块的电子政务云安全审计机制,形成具有可行性、科学性的电子政务云安全审计体系。研究结论从审计视角为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云的安全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是电子政务云安全审计策略构建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0.
从促进有效开展研究型审计的目的出发,对研究型审计的内涵、类型划分和运用条件进行理论阐释。从内涵来说,研究型审计是以研究的方式开展审计工作,不但是从审计准则的具体运用、悖论问题的处理和新型审计业务的规律总结这些角度研究审计工作,更是从业务营运、审计发现问题的原因及改进对策这些角度研究审计客体;从类型来说,研究型审计可以区分为保障审计质量的研究型审计和拓展审计价值的研究型审计,不同类型的研究型审计,其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强调的审计职能均存在差异;从运用条件来说,关于审计客体方面的足够专业胜任能力和恰当的激励机制是运用研究型审计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