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4篇
计划管理   76篇
经济学   10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所谓审计公示制,就是审计机关对审计管辖范围内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程序、内容、结果、举报方式等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的制度,即公开审计活动的结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群众举报,公开审计处理处罚意见。审计公示制的实行,会提高审计执法透明度,改善审计执法环境,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审计结果,广泛参与监督,解除人民背后的猜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公开性比经济上或行政上的处罚更有效。从以往我国审计机  相似文献   
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已由八届人大第九次会议通过,于1995年1月1日起实施。无疑,它的颁布是我国审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是对《审计条例》执行6年来的总结和发展,也是对新中国11年多审计工作的总结和今后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以下谈谈个人学习的一点体会。一、《审计法》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制定的众所周知,我国《审计条例》是1988年11月制定的,虽然当时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第10年,但国民经济仍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运行,系统的改革举措尚未出台,在这种大环境下出台的《审计条例》当然是为计划经济服务的。不容置疑,它的实施,  相似文献   
53.
以问责为基础的国家审计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审计从产生之日起,就带有问责的含义。随着民主政治进程的加快,国家审计作为政府问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问责的效能日益彰显。同时国家审计的范围随着政府责任的扩充而日益丰富。本文以问责为基础提出合规性审计、绩效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的国家审计发展框架,以期对后期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4.
关于监督国家审计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审计源于对权力的监督,但是任何没有监督的权力都会导致腐败。所以对国家审计的监督权力也必须设立监督机制。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对国家审计监督的基本原则主要应坚持法制化、透明化、效率化等原则,而监督举措主要有法律监督、组织监督、质量监督、人事监督、社会监督等。  相似文献   
55.
今年1月28日李金华审计长签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第1号令,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5个审计准则,这是我国审计法制建设中,继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后的又一件大事。中国国家审计准则出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它与四年前审计署发布的《中国审计规范》相比有何特点?笔者就此谈一下学习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56.
1998年10月审计署下发了《关于成立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筹备组的通知》,通知说:"为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实行内部审计工作行业管理,审计署决定筹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同时审计署决定该协会由中国内部审计学会改组而成。可以说,这两个决定为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在我国内部审计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下面笔者单就协会的职能是什么,作一些探讨。内部审计师协会成立后,其职能可以表述为:管理、组织、沟通、服务。分别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57.
58.
战疫情     
己亥年末,于京城女儿家,听闻武汉"封城",感慨万千,故作《江城子·封城》一首。"封城"周年之时,已返乡回到江城,又作《七律二首·封城周年》。江城子·封城一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惧难忘。三镇病毒,无处不凄凉。车票机票改又退,心不定,泪如霜。夜来幽梦思还乡,倚轩栏,久望南。今晨封城,进出武汉难。料得来年二三月,疫情退,皆平安。  相似文献   
59.
投资机会、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审计可以被视为解决公司代理问题的一种监控机制,是一项能够约束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的制度安排.以我国2004年--2008年只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控制样本自选择偏误的基础上,检验审计质量、投资机会和可操控性应计的关系后发现:高投资机会公司的股东为监督公司的管理者有动机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同时,投资机会越大的公司,其可操控性应计越高,即高投资机会公司的注册会计师面临着更高的审计风险;而注册会计师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和被诉讼的风险,也有动机提高自身的审计质量,从而遏制被审单位的可操控性应计.  相似文献   
60.
廖洪  张娟 《审计月刊》2005,(11):50-51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会计国标协调已经成为各国当前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网站统计,截至2005年2月,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采用、允许采用或承诺采用IASB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我国财政部已经明确表态,“除了那些相关国际会计惯例与我国法律法规存在冲突或者明显不切合我国实际的情况之外,我们都将努力促使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或者一致”。这表明我国即将进入会计国际协调的实质性阶段,并成为我国当前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重点。本文从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动因出发,根据会计准则的性质,对会计国际协调加以理论解释,这是进一步提出相应对策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