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5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资本市场作为配置社会资本的一个场所、一种运行机制,必须具有这样一种功能:按最佳效率原则,把资本从投资者手中转移到使用者手中,按照投资者的不同需求构建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本文以美国OTC市场为例,从多层次资本框架的角度研究OTC市场在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和结构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分析其成功经验,探讨其对中国市场适用性,提出建立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22.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发挥独立董事的制衡和监督作用,对健全董事会功能,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确保董事会考虑所有股东的利益,减少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操纵,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引进独立董事制度,不应将其作为引进的目的本身,而应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具体手段或辅助措施,从而引发对完善公司监督机制的关注和尝试。这将会促进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沿着良性轨道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3.
随着近年来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增长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动荡,承诺未来固定给付的DB型养老年金面临的偿付风险和缴费风险越来越大,DC型养老金形式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它将金融市场风险转移给了投保人。本文在风险资产收益服从扩散过程和死亡率指数分布的假定下,以最大化养老金期末财富效用为目标,提供了统一考虑积累阶段和发放阶段的分析框架,运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构建并求解DC型养老金最优投资比例满足的HJB方程,得出最优资产配置比例的显式解。结论显示,死亡率直接影响到发放阶段的最优资产配置比例,随着死亡强度的普遍减弱,发放阶段风险投资比例的增大幅度会相应减小。  相似文献   
24.
在信息不对称框架下,参考并扩展了Copeland—Galai模型和Glosten—Milgrom模型,建立了市场参与者福利模型,讨论了做市商存在的证券市场和做市商不存在的证券市场中交易者的福利变化,得出社会总福利与证券真实价值无关,只与交易者对证券的私人价值和交易成本有关,交易者根据预期收益最大化原则并不能实现社会总福利最大化,在知情交易者控制价格的竞价市场中不知情交易者的福利劣于做市商存在的市场等结论。建议我国证券市场可以适当地引入做市商制度以益于保护不知情交易者的利益,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平环境,提高交易所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5.
金融衍生工具的监控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金融衍生工具运行的环境入手,对当今国际金融环境进行透析,指出金融衍生工具的监控模式主要包括空间监控、时间监控、动态监控、信息监控、组合监控等方式。并具体叙述了各种监控方式的内涵、主要操作手法,适用的范围和可供选择的对策建议,以便有效地构架起全球性的金融衍生工具监控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26.
中国信用理论与信用风险防范高级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2年7月13-14日,由天津财经学院金融系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动态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信用理论与信用风险防范高级研讨会”在天津财经学院召开。证监会  相似文献   
27.
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发展通过风险管理、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激励监督和约束、动员储蓄和信用创造、便利交易和推动专业化等五项功能的完善促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通过扩大市场需求、增加盈利空间、降低交易成本、优化信息传递、改善制度环境等方式推动金融发展,两者呈现出良性互动关系。根据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关系原理和指标体系构建联立方程模型,运用我国1992~2010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金融深化与技术创新的两项指标、金融效率与专利授权数、金融结构和研发投入之间具有显著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