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10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9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10年我国三大城市群产业结构呈现出二、三产业协同拉动,第二产业主导的发展格局.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城市群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城市群各产业的互补互融和经济结构转型.生产性服务的融合作用,交通运输业的虹吸效应,可以快速拓展城市群服务业的服务边界,有力推动城市群制造业沿供应链方向进行一体化融合.本文通过研究基于生产性服务的城市群纵向集成创新的点线面原理、集成对象、集成工具和集成路径,总结出基于生产性服务创新、交通运输业创新、城市群建设的区域发展趋势符合微观、中观、宏观创新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借助交通运输业创新平台可有力推动城市群整体创新能力和生产性服务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2.
新国际分工格局下,我国光伏产业面临全球产业链两端的双重挤压。本文在选取2007-2013年美、德、法等10个国家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数据基础上,构建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光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因子分析,从总量、增速、需求、技术四个因子测算各个国家光伏产业竞争力。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国家光伏产业链竞争力呈现从上游到下游逐渐下降的趋势;上游产业主要分布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光伏产业链竞争力不均衡,中游专业化的发展路径,难以实现光伏产业全球价值链高端锁定。  相似文献   
23.
在我国各省市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从市场拉动、企业集聚、创新推动和资源基础四个维度,选取23项指标构成光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法建立评价模型。通过对我国31个省市光伏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呈现地域不平衡和两极分化,形成以江浙为主,华北、中南为辅的空间布局,以此提出我国光伏产业空间均衡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4.
高新区创新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及中介机构。创新的内容(功能要素)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在创新主体与创新内容之间进行转化,由此构成双四网络结构模型。依托主体的市场导向与竞争效应、创新联结与技术倾向、价值网络与协调效应的运行机理,建立主体间产学研合作的点对点、点对链和网络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5.
为评估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的影响作用,文章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国家高新区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准自然实验.结果 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更多资源要素,能够提高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创新型产业集群对高新区集聚效应的提高程度,呈现显著空间差异:东部地区政策效果最为显著,仅略高于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效果最不明显.需通过强化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集聚功能,提升高新区创新载体功能,积极发挥产业集群培育的外部效应.  相似文献   
26.
因产业集聚转型的迫切性及产业集群创设先天优势,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在国家高新区开展,并成为国家高新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创新型产业集群对高新区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结论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显著提高了实验组的创新效率;相比东部和东北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高新区创新效率影响更为显著。未来可通过在中西部地区扩大政策实施范围,提升整体区域产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