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3篇
经济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1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6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国民间借贷火爆,利率足窜升至令人咂舌的高位,“三分利”成了新的基准利率。一时间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各种咨询和财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成为投资的热门。表面看,债权人是借贷交易的受益者,但他们面临巨大的违约风险,吴英案绝不是最后一个。一些债权人暴力催贷,甚至债务人的反报复,更是危及当事人的人身安全。追本溯源,民间金融的火爆恰恰缘于政府对金融业的管制,民间融资渠道严重受限,中小企业不得不寻求地下交易。同理,利率的高企也缘于政府过山车式的政策调整,实业投资存刚性却无法对政策做出预期,二者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融资与信贷的错配,因此高利贷对经济的影响弊大于利。畸形的民间融资市场能否改观?我们不得而知,但对于投资者而言,参与民间借贷市场须谨慎,高风险是高利贷的固有属性,并不适合所有人。  相似文献   
32.
分析实际工程中常用规格现浇混凝土空心板两个方向的刚度差异,对分析其内力非常重要.因为空心板两个方向刚度的差异决定其正交异性或各向同性的归属.本文通过分析,给出实际工程中现浇空心板两向刚度的具体差异数值.  相似文献   
33.
<正>国有企业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既体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也承载着强烈的文化自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高度重视品牌建设,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加强新时代品牌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打造享誉全球的中国品牌,既是国有企业重要职责,更是光荣使命。为全力打造享誉全球的中国石油品牌,中国石油传承红色基因,坚持市场导向,直面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34.
资产证券化和供应链融资是两项重要的金融创新。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的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模式,即借助供应链上集成的大批优质中小企业,利用供应链融资模式所特有的对中小企业信用提升能力,提高证券化产品的评级,为重新开闸的资产证券化项目提供切实可行的产品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5.
36.
张海云 《价值工程》2011,30(13):75-75
本文通过分析关系营销与传统的交易营销的区别,指出企业必须重视关系营销并提出了具体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37.
马春燕  张海云 《活力》2011,(11):39-39
普查是大型的全面性统计调查。我国目前开展的普查主要有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等。这些普查的数据结果反映我国综合的国情、国力.调查质量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笔者从事基层统计工作15年,其间亲历了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2006年第二次农业普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总结这几次普查的经验,认为以下两个方面是决定普查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下面从普查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控制两方面分别进行论述说明,希望能为大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8.
许多人将2010年看作真正意义上的“证券市场元年”,因为这一年,三大创新机制相继推出,理论上大大拉近了中国证券市场与成熟资本市场之间的距离。继创业板推出之后,酝酿多年的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终于走出“纸面”,站上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大舞台。然而,高调亮相之后却是与期望相去甚远的低迷走势:融资融券试点自2010年3月31日正式启动到8月20日,  相似文献   
39.
金融衍生品作为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是全球金融产业链中不可替代的一环,其重要性还将持续显现。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强手必争之地,致胜的“内功”源于强大的金融技术和管理平台,因而全球领先的公司都是当之无愧的“金融高科技公司”。中国金融机构在发展国内衍生品业务和投资国际衍生品市场时,只有重视平台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40.
一、能源统计工作必须破解的难题 1.全社会对能源统计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社会方面,生产经营者关心的是企业利润,忽视能源消耗结构和技术条件的改善,对能源统计更是存在漠视的态度。而我国在能源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上,对能耗的制约仅仅体现在对政府机构方面,对企业能效标准和标识制度等限制性政策乏力,对企业使用节能技术和设备的鼓励性政策尚不健全,有关节能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还不能适应法制社会建设的需要。在统计系统内部,也存在对开展能源统计的困难性认识不充分,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没有把能源统计真正摆在重要位置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