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7篇
计划管理   17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本文中的“税”,除另有说明外,都专指企业所得税。 一、清算所得税申报与年度所得税申报的不同点及其对会计处理的影响 1.期间不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1)纳税年度自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年度中间开业或终止经营,使该年度经营期不足十二个月的,以实际经营期作为一个纳税年度;(2)企业依法清算时,应当以清算期间作为一个纳税年度。  相似文献   
22.
企业清算所得和投资企业分得被清算企业剩余财产的所得税处理,是企业所得税及所得税会计业务的一个难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4月为此专门印发了财税[2009]60号文件,对此提出了一系列规定。以这些的规定为依据,结合企业所得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分析研究企业清算及投资企业分得其剩余财产的所得税处理。  相似文献   
23.
一、对被审计单位应执行会计制度类型的审计 即将施行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1502号准则,对审计报告最重要的内容一审计意见中有这样表述:“ABC公司财务报表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因此,确定被审计单位(以下简称)财务报表应该按照哪一种会计制度编制,即单位应执行哪一种会计制度,是执行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以下缩写为CPA)首先应审计确认的事项,因为执行审计业务必须首先确认会计标准.只有按照认定无误的会计标准实施审计,报表审计业务才具备最起码的前提,审计确认是非曲直时才能有衡量标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4.
2003年10月,国际审计准则组织完成了《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等四个审计风险准则的制定工作,为了完善我国的风险审计模型,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并与国际审计风险准则接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4年10月拟定了与四个国际审计风险准则名称相同的准则征求意见稿,并印发各地方注协征求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以下缩写为CPA)的意见。  相似文献   
25.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及其《应用指南》,均没有象以往《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那样设定一套合并财务报表(以下简称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以案例形式列示了抵销分录的编制规范。这是将合并资产负债表等四种报表合并在一张工作底稿上,对同一抵销事项涉及几种表时仍合并编制一道抵销分录的编制方法,因此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为合并抵销法。实践中,还在合并抵销法的基础上,。探索出将几种合并报表分别在各自工作底稿上,编制各自独立的抵销分录、分别进行抵销的方法,我们将其称为分别抵销法。  相似文献   
26.
一、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的一般操作第一步,填报列示各类调整项目的附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体系,包括申报表的主表(以下简称主表)和十几份附表,其中涉及应纳税所得额(以下简称应税所得或所得额)  相似文献   
27.
一、清算所得税申报与年度所得税申报的不同点及其对会计处理的影响 (一)期间不同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1)纳税年度自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年度中间开业或终止经营,使该年度经营期不足十二个月的,以实际经营期作为一个纳税年度;(2)企业依法清算时,应当以清算期间作为一个纳税年度。  相似文献   
28.
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收益,按财政部规定应在确认投资收益时予以抵销;但如果发生了未实现内部交易损失,且损失是因为交易资产减值的,按规定则不予抵销。本文就权益法下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发生之间的未实现内部损益的交易性质、抵销及转回的内容和相应的会计处理进行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29.
存货视同销售,在税收规定上大致相同,但在会计处理上,即使同属于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也因视同销售业务的起因不同而有异。各类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现在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以物抵债已有两项专门准则予以规范。该文介绍的,是除这两项准则以外的视同销售业务在执行新准则的企业应采用的税务和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0.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4年10月拟定的与四个国际审计风险准则名称相同的准则征求意见稿,笔者分析了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弱点,提出修订风险模型,制定审计风险准则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