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农地城市流转对不同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城市流转对不同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影响,为制定差别化的征地补偿政策提供借鉴。研究方法:以武汉市江夏区、东西湖区、新洲区和洪山区为研究区域,将失地农民分为小于45岁、45—65岁、大于65岁三个年龄阶段,然后以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为依据,利用模糊数学法,对不同年龄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变化进行定量测度。研究结果:(1)农地城市流转对不同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影响存在差异。45—65岁失地农民的福利变化最大,其福利水平下降了18.69%;其次是小于45岁的失地农民,下降了16.62%;大于65岁的失地农民下降了12.74%。(2)不同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各功能性活动指标在农地城市流转后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存在不同。失地农民的经济状况、居住环境、健康、社会参与功能均有所下降,社会保障和住房条件功能得到了改善,但变化程度不同,而发展机遇和交往与闲暇功能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失地农民中变化方向不同。研究结论:根据失地农民年龄特点制定合理细致的征地补偿政策,是提高失地农民福利水平、减小福利差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农村土地管理关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析1949年以来我国农村各阶段土地管理政策公平与效率问题,有助于制定更加合理的农村土地政策,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农民收入提高。方法 文章基于制度变迁理论梳理1949年以来我国农村土地管理政策的变迁阶段及分析各阶段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并探究价值追求中消除公平与效率矛盾的途径。结果 我国的农村土地政策变迁中,农民土地私有制阶段(1949—1952年)实现公平为主,兼顾效率提升;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转变阶段(1953—1981年)追求绝对公平,导致效率降低;集体所有制阶段(1982年以来)保证公平的基础上向效率倾斜;通过明确土地权属,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和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确保农民对农地经营权流转的自主决定权利,逐步消除农村土地管理中的公平与效率矛盾。结论 在土地政策制定中,应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同时着力建设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和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保障土地权利实现过程的公平性,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回顾法和归纳法,对国内外关于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效应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从目前研究来看,国内外学者在农地非农化的选择价值、不同权利主体在城市流转中的福利变化、基于公平与效率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多,但在福利的定量研究方面,尤其是如何把福利测度方法运用到农地城市流转中福利效应的测度研究较少。因此,结合城市流转的特点,构建分析农地城市流转福利效应的理论框架,探寻农地城市流转社会福利效应的测度计量方法,对于促进我国农地有序流转、维护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定量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系统总结土地经济学自诞生以来近一个世纪的国内外研究进程,展望我国土地经济学的未来研究重点。结果表明,(1)经过近100年的发展,土地经济学研究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性、整体性和系统性。该学科研究理论丰富、研究视角多样、研究方法创新。(2)国内外土地经济学研究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土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的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3)国内外土地经济学研究在研究视角、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国际土地经济学近100年的研究进程为我国土地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借鉴,土地经济学将在公共事业管理、生态文明保护、城乡土地市场建设、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