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45篇
经济学   4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目前经济效益滑坡,特别是工业经济效益滑坡问题受到各界人士前所未有的关注,并被普遍认为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经济效益的动态对宏观调控和深化改革的动向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因而对工业经济效益的趋势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判断显得十分必要.然而经济效益是个什么概念在很多人头脑中并不十分清楚.比如,有人在对经济效益表示忧虑时使用的是效率的概念,但当他们引用证据时却使用收益性的指标.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这些人对经济效益低落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42.
易生 《经营者》2004,(1):52-53
2001年,宏图三胞电脑卖场卖了5个亿,2002年卖了15个亿,2003年销售规模做到25亿元,2004年希望卖到40亿元,2005年卖到70亿元。“宏图三胞”的老板是一个被“福布斯富豪排行榜”遗忘的人,他就是——挑战袁亚非  相似文献   
43.
资源供给冲击与宏观经济波动--重新理解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中国经济自1998年以来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一个基于“政策冲击”的新型供给冲击假说——“资源供给冲击假说”,并尝试从资源供给冲击的角度重新理解中国经济在近年来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本文指出,正是由于资源供给的正向冲击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负向或正向)需求冲击的综合作用,才构成了1998年以后中国经济的整个演变过程。1998年以后出现的所谓“缩长”现象,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资源供给冲击加以解释。正向资源供给冲击也是解释本轮投资扩张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正向资源供给冲击是以资源和要素所有者(或原使用者)的收入损失为代价,由此导致的负向需求冲击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4.
<正> 2001年,中国国运昌隆,喜事接二连三:香港"财富论坛"开幕,申奥成功,上海举办APEC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中国足球首次冲击世界杯,深圳高交会,中国加入WTO……新千年的第一年,也是我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有如此之多的利好消息,令国人振奋,更令商人额手称庆——他们捕捉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商机!  相似文献   
45.
易生 《经营者》2002,(4):14-15
提到安利,人们就会想到传销;提到传销,人们就会想到"非法"。因为,在百姓眼中,传销是随着安利进入中国掀起"淘金"热后才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因为,传销又被政府宣布为非法,被传媒称之为"经济邪教"。如果说安利是传销的话,为什么安利却在中国大地上生存并攀升着?如果说安利不是传销的话,为什么2002年年初,安利(中国)公司又展开了新一轮的进入中国市场后的力度最大的整肃呢? 或许,拨开谜面,答案就深藏在这样的事实里……  相似文献   
46.
物流创富     
易生 《经营者》2003,(8):14-15
<正> 6月10日,三峡大坝的坝前水位到达135米;6月16日,三峡船闸试通航。伴随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一系列令水上企业有些欣喜的数字跳入眼帘:从宜昌至重庆660公里长江航道中的急流、险滩、浅滩消失,可以使目前只能行驶3000吨级船队提高到万吨级,从上海长江口直达万州港;长江的单向年通航能力可从现在的不足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据估算。可比以前减少35%—37%……据资料统计,目前靠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吃饭的跨省运输企业  相似文献   
47.
郑易生 《环境经济》2011,(12):13-14
对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有些"两难问题"(不是所有问题),发展中国家很难单凭其力解决,因为解决这类问题的努力被一种更大的、有形无形的系统性的力量所掣肘。这是指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力量。在影响国内经济政策方面,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贡献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8.
一、自组织过程——一只看不见的手根据前文所述,以经济分析为主线的体制改革诱致了基层组织更进一步的、自发的新行为,这就是程度不同的以自由权力进行的自由交换。这种交换行为的深刻影响,便是使原来统一的按权力等级构成的非契约性经济组织削弱、功能异化和分化瓦解,与此同时又使形形色色带有自由契约性质或半契约性质的经济关系建立、扩散和发展起来。从我们的研究角度看,“契约化”趋向可能是改革以来最为重要的内容。但是我们不能说这个变化是改革的人工设计之产物,因为它含有极大的自发成分。我们毋宁说越是基层(或微观地看),这个变化越是一种经济的自组织过程的产物。让我们对它做一番概括。  相似文献   
49.
我们曾经描述了40年我国产业组织随经济体制和发展战略变化而逐步演进的过程,可以看到,我国产业组织所具有的结构二元性、发展波动性和绩效落后性的特点,已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极大的阻滞作用.基本国情的不利因素(人口众多且技术能力较低、落后的交通运输条件、积累基础差资金短缺、低效率的农业等),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行政分割、企业无权、价格僵化扭曲、统购包销等),重工业主导型的发展战略(速度型、重工型、封闭型、地区独立型等),是决定中国产业组织结构种种特征的基本原因.本文不拟全面分析我国产业组织结构的形成机理,而着重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双重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结构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