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4篇
工业经济   11篇
计划管理   27篇
经济学   55篇
综合类   9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1篇
农业经济   37篇
经济概况   21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1.
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沙快速复配成土核心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目的:以毛乌素沙地土地整治为目标,将制约该区域的"两害"砒砂岩和沙作为研究对象,破解同类地区土地整治的技术难题,使沙地成为耕地开发的重要后备资源。研究方法:室内实验和田间试验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首次发现了砒砂岩与沙两种物质结构在成土中的互补性,获取了适宜不同农作物生长需求的砒砂岩与沙组合配方;(2)提出了在生态脆弱区水土耦合高效利用模式;(3)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的技术体系;(4)创新性实施了标准化、规模化的成土造地工程,成功实现了沙地的资源化利用,形成了毛乌素沙地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现代化经营为一体的土地综合整治新模式。研究结论:通过科学合理的砒砂岩和沙配比,可实现砒砂岩和沙资源化利用并使荒漠变为良田,为毛乌素沙地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2.
农地流转模式与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城乡统筹、科学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客观要求。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中模糊的农地产权和征地、定价等机制对农地流转带来了效率性、功能性等缺陷,并且存在着农民利益难以保障、中介服务缺乏、市场化程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应借鉴城乡双置换、股份合作社和土地信托的土地流转实践模式,探索农地产权显化机制、农地资产化机制、征地机制、农地科学整治机制和农村社保机制。  相似文献   
113.
郭艳军  刘彦随  李裕瑞 《经济地理》2012,32(9):114-119,125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农村发展面临巨大机遇。但是长期以来推行的依靠政府、外来企业等开发援助的外源式发展并不能有效解决农村持续稳定发展问题,在此背景下内生式发展转向愈加明显,内生式发展理论基础和发展机理值得探讨。从地理学综合视角出发,运用一般方法论、自组织理论、农村整谐发展理论多学科视角,解析内生式发展的理论基础,拓展内生式发展的理论内涵;并选取北郎中村作为研究区域,剖析农村内生式发展的系统构成、系统特性、演化规律、整合机制。研究表明:①内生式发展体现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是系统内部要素在内部动力主导作用下自组织演化过程,其实践形式是整谐发展。②内生式发展或是农村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途径。农村发展系统具有自组织性,内部整合是其演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③整谐发展是内生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重建、产业重塑、空间重构,整合系统要素,激发内部动力,与外力耦合联动,强有力推进农村发展系统演化发展,同时为外部资源有效利用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4.
当代社会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表明,国际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在于科技成果向商品化,产业化方向推进的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直是经济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重要任务。本文将就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5.
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的模式,目标及实现途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在对不同时期我国城市土地配置模式与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的关键在于推行土地配置市场化.提出了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的目标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16.
近年来,中国呈现典型的“高储蓄—高杠杆”特征,高储蓄率也被认为是中国杠杆率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能否通过降低储蓄率的方式来去杠杆成为了广泛讨论的问题。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含有融资约束的动态宏观模型,研究了储蓄率对杠杆率的影响机理。并且,基于41个代表性经济体1966-2017年的面板数据,对储蓄率与杠杆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有两点研究发现:(1)虽然高储蓄率会导致高杠杆率,但是储蓄率与杠杆率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而是呈现显著的U型关系。结合测算的U型曲线拐点值与中国实际情况,预计储蓄率下降在降低杠杆率方面的作用效果有限。(2)高杠杆下,较高的储蓄率可以有效降低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而储蓄率下降则会加大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基于此,本文认为中国不能通过降低储蓄率的方式来降低杠杆率,反而需要对近年来储蓄率下滑的现象予以高度重视,从而更好地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相似文献   
117.
一、房地产价格涨幅较大的原因 (一)房地产存在着巨大的需求 首先,这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进城居住、就业,自主性需求旺盛。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时,城市化水平将要达到55%-60%,人均住房面积要达到35平方米,这意味着每年至少要增加八亿平方米的住房建设;  相似文献   
118.
119.
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没有理顺,都将影响地区稳定与发展.其中,土地产权问题是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核心和主线.但是实践表明,目前土地整治工作中的土地产权问题仍未受到足够重视,土地权属管理工作十分薄弱,具体表现为土地权属管理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政策设计缺位、组织形式混乱等等.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0.
深入探讨农区土地非农化对乡村发展的影响机理,是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山东省禹城市与桓台县7个城郊型回迁社区、新型农村社区、传统型村庄的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资料,应用可行能力分析方法,从生态、社会及经济等3个维度构建了农户行为响应评价体系,分析了典型平原农区农户对土地非农化的行为响应特征,揭示了土地非农化对乡村发展的微观影响机理。研究表明:(1)土地非农化是城乡土地要素流动与空间重构的过程,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包括由城镇征地、村庄扩展与农村社区化产生的直接影响与城镇辐射的间接影响,提升或降低了农户行为主体的生态、社会及经济福利;(2)不同类型村庄对土地非农化直接影响的行为响应各不相同,其中,城镇征地对城郊型社区的影响最为剧烈,导致农户经济、生态福利的提升及社会福利的下降,传统型村庄受村庄扩展影响深远,降低了农户生态福利,新型农村社区具有较高的居住效用,有效提升了农户生态福利;(3)传统型村庄受土地非农化间接影响较强,经济福利得以显著提升,经济发达镇域辐射效应有效提升了新型农村社区农户的生态、经济及社会福利;(4)农户资源禀赋不同导致农户对土地非农化的行为响应存在差异;(5)适度推进城乡用地增减挂工程,调控城乡土地要素的合理流动。最后,该文提出了不同类型村庄的城乡一体化模式与调控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